走路哲學
- 作者: 文怡
- 日期: 2025-08-04
以回到過去,扭轉命運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和書籍,歷年來有過太多太多,日劇《重啟人生》(2013)是近年較深刻的一部。女主角近藤麻美不願下輩子轉世為食蟻獸,選擇帶着前世記憶重新投胎,努力行善積德,改變自己的未來。全劇十集,人生輪轉了好幾回,每一回都有不同的體悟。
同樣概念在電影《Edge of Tomorrow》(2014)出現,Tom Cruise以極速死亡,無限輪迴,動作片講求視覺快感,簡單一個字,爽。後來才知道,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櫻坂洋的短篇科幻作品《All You Need Is Kill》(2004)。
現實中的人生不可能重啟,所以更應該珍惜活在當下,計劃未來,不要無止境延續過去的遺憾。修正錯誤,不需要重啟人生,下定決心便可。
某日,聽到一位退休人士埋怨:「不知道人生在世的目的為何。」
旁人眼中的她,可說是人生勝利組,結婚生子,事業有成,衣食無憂,安享晚年。然而,從她的言談中,深深感受到她不快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活到一把年紀,本可洞察世情,逍遙度日,偏偏執迷不悟,可惜。
人生,曾經被比喻為許多事物。人生如戲;人生如夢;人生是一面鏡子;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吃到甚麼口味。
筆者最喜歡的說法,人生是一趟旅程。以旅人的心情和視角,欣賞沿途的風景。旅途上,有時會遇上志同道合的人,結伴而行;有時會選擇一個人上路,享受獨處的自由。追求快閃打卡收集景點買爆行李箱,又或是深度旅遊,甚或是來一場華麗的冒險,沒甚麼不可以的。
閱讀也可以是一場冒險,走進圖書館,隨機借閱一本書,進入作者的思路。《走路,也是一種哲學》,一本難以被歸類的著作。作者認為,走路就是要慢,只要有兩條腿便可。如果要快,請用其他方式。
京都市左京區有哲學之道,是以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命名的。他曾經每日在此漫步、沉思、冥想。海德堡舊城區北側有哲學家小徑,德國漢學家施嘉碧(Gabriele von Sievers-Sattler)女士一篇訪談說:當年海德堡大學的教授們授課,時常帶着學生在這條安靜的小徑,邊散步,邊討論與研究學術問題,這也許就是「哲學家小徑」名稱的由來。
喜歡走路的哲學家可不少,尼采、康德、班雅明、梭羅、盧梭、韓波、甘地,詩人內瓦爾也喜歡走路。筆者忍不住想,喜歡跑步的村上春樹看到的風景會跟詩人和哲學家有甚麼不同。
還沒讀完這本書,筆者的心已飛到兩條哲學家走過的路,把它們列入日後出遊的行程。出國旅遊和日常生活中,筆者都喜歡走路,即使在熟悉的居住環境,也可以用旅人的視角,欣賞獨一無二的夕陽和雲朵。有時候,會帶上一本書,坐在公園的長椅,或是精緻的咖啡店,沉浸在文字的世界。
你願意放緩腳步,像哲學家那樣,思考一下人生嗎?
題外話:
《重啟人生》(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是2013年日本電視劇,由笨蛋節奏編劇,水野格、狩山俊輔導演,安藤櫻主演。故事跟隨因交通事故而喪命的平凡女生近藤麻美,為了積累善行,下世轉生為人類,而重過一次人生。
《Edge of Tomorrow》是2014年公映的荷里活科幻電影,由德格里文(Doug Liman)導演,湯告魯斯(Tom Cruise)和艾米莉賓特(Emily Blunt)主演,香港譯名《異空戰士》,台灣按英文直譯《明日邊界》。故事以對抗外星生物的歐洲登陸戰開始,毫無經驗的主角被迫參與並瞬間陣亡,死後卻於開戰前一天重新甦醒,好像打機玩完後能從遊戲儲存點再次起步那樣,讓主角能不斷嘗試不一樣的選擇,冀望能打破時間迴圈,最終完成任務。
書目:
-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Marcher, une philosophie)(暢銷典藏版)
作者:斐德利克.葛霍(Frédéric Gros)
譯者:徐麗松
出版:二十張出版,2022
ISBN:9786269645602 - 《All You Need Is Kill》(《明日邊界》電影原著小說)
作者:櫻坂洋
譯者:Fafa
出版:青文,2014
ISBN:978986156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