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扇窗,汗水潸潸流淌

  • 作者: 豁思
  • 日期: 2022-06-12

與其他感官不同,嗅覺是唯一能直接進入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和處理情感的杏仁核,因為不經等同腦部中樞的「視丘」,所以嗅覺最能勾起我們的回憶。熟悉的氣味,可直接引發情感,讓我們聯想起昔日的記憶,例如幸福感可以來自雨後清新的空氣味道、太陽久曬洗乾淨的衣服味道、所愛之人的髮香……氣味帶來的回憶不一定準確,但強烈的感受會使人願意相信記憶的真實性。若仔細審視作家對氣味的描寫,或可發現作家也未覺察的個人秘密。

除了氣味外,尚有不同感官能帶動回憶。筆者認為,馬來西亞的華文作家們(指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又使用華文來寫作的作家)很常描寫「熱」。「炎熱」、「烈日」、「汗」等意象都常出現在馬華作家筆下,這種特點應能稱為於馬來西亞成長的作家之「共同回憶」吧!許多人認為寫作便是創作,天馬行空的作品比比皆是,可筆者總認為,作家無法擺脫自身經歷帶來的認知,例如運用詞彙時,在好幾個近義詞中如何選擇,正揭示了作家對字詞理解及感受不同(所以溝通從來不易);又或取材甚麼,寫了甚麼,都是作家的一己之見。作品,便是一扇窗,讓讀者可窺探作家的生平及思想。

這次要介紹的作品,出自李永平。李永平是祖籍在廣東的客家人,出生及成長於砂拉越(位於馬來西亞東部,當時為英屬殖民地,直到李永平十六歲時才正式成為馬來西亞國的一部分),並到台灣升學。因為身份及生活的複雜、多樣,李永平的作品總在尋根──國族的認同、文化的正統、原鄉的探討……他的作品折射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多發生在砂拉越、台灣,又或疑似中國某地的不明處。可是,即使發生在不同時空,來自作者人生的不同階段,李永平的文字總貫穿相近的汗味及炎熱感。以《朱鴒漫遊仙境》為例,寫的是七個八歲的女孩子,如何在1989年的夏天、剛解嚴的台北城中漫遊。作者在二十年後發行的經典版序中,憶及故事內容時,如此歸納女孩們的經歷:

「繁燈似錦遊人如織的西門小紅町……淡水河口一丸子落日,紅通通,潑血般照射之下,華燈初上,那卡西驟響的林森北路九條通酒榭歌樓……春末晌午,落英繽紛人跡杳然的陽明山頭……傍晚,滿城降旗號吹奏聲中,放學回家的小學生們頭戴黃舌帽、肩馱紅書囊,成群徘徊流竄的通衢大道,車潮洶湧的八線四段羅斯福路……」

從引文中,可見作者在刻劃台北的繁華時,總強調夏日的猛烈及炎熱。《朱鴒漫遊仙境》開首記述小女孩們在晚上坐公車,可當中的描寫總是「冒出一顆顆晶瑩的汗珠,繁星般閃爍在日光燈下」、「男人們身上的汗酸菸臭古龍水」、「汗水潸潸流淌下臉頰來」。即使在晚上或深夜冷清的街道,汗味及炎熱感仍揮之不去。於李永平的眾多作品中,很少能看到「寒冷」的感覺和描述,炎熱與汗味,大概就是李永平人生經驗的折射,是他對世界的固有(而未自知的)印象,是他的人生重要回憶。

當我們大量閱讀某一作家的作品時,若能加以整合,定可更深入了解、掌握作家對世界的看法。配合生平經歷分析,又可再拓寬我們的眼界。若大家遇上喜歡的書,不妨順藤摸瓜,追蹤作者的其他創作,打開那一扇窗,得到更具深度的閱讀體驗。

書目:

  • 《朱鴒漫遊仙境》
    作者:李永平
    出版:聯合文學,2010
    ISBN:978957522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