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信的距離

  • 作者: Eleanor
  • 日期: 2021-11-28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呈現歷代創作名家的軼事鱗爪,以饗讀者的好奇心。創作人大多隱身幕後,以筆名或藝名創作,鮮於公開亮相,故能保持一份神秘感,亦令他們的作品更具說服力。對於創作人的擁躉而言,他們是熟悉的陌生人。隱藏的身份賦予作者更大的創作自由,亦讓賞析者浮想聯翩。當讀者群揭開了創作者的神秘面紗後,就會建構一個預設形象,影響自己對讀本的投入度,或會錯誤地對號入座,限制了想像領域。拜科技發達所賜,創作人可以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與公眾互動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然而,有些人認為創作者過分曝光或其資訊透明會增加干預因素,扼殺聯想空間。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因此,作者與讀者,甚或是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適當的空間,就是所謂的安全距離,亦即是心理學上的「刺蝟法則」:在寒冬一對刺蝟想抱團取暖,卻因各自都渾身是刺,一挨近就扎痛對方,於是牠們分開,但又不勝凜冽,所以又嘗試靠攏。經過幾番調校,牠們終於找到既能保溫又不會刺痛大家的合適距離。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空間,亦需要設立人際界線。而恰當的距離,不但可以讓大家更舒適自在、獲得尊重,亦有助增加雙方的吸引力。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敘述者指出,不同動物會透過不同方式判斷出彼此之間的安全距離,要縮短與動物之間的安全距離,就要加深對牠們的了解。而獸化論就是動物將另一種類動物或人類當作自己的同類。小說中,十六歲的印度男孩皮辛(Pi)家裡經營動物園,因政治環境轉變而決定舉家移民加拿大,遂攜同擬轉售的動物乘貨船出發,卻半夜遇難沉船。Pi死裡逃生,被丟在救生艇。艇上還有一頭鬣狗,先後咬死了猩猩及斑馬,繼而被一隻450磅重名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置諸死地。Pi的父親曾告訴他,動物始終是動物,與人的本質不同。幼承庭訓,他深知老虎獸性難馴,不能觸碰冒犯。Pi和猛虎在艇上各據一方,一起在太平洋漂流了七個月。Pi既不能養虎為患,又無力制伏或擺脫牠,更無法離開救生艇。為免成為老虎的獵物,他唯有學習在公海當馴養師,並不時要捕魚餵虎,從而與虎建立亦敵亦友又互利共生的關係。Pi象徵光明美好的人性,而虎就代表殘酷不仁的獸性。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最潔身自好的做法當然是對惡者避之則吉,因此我們與惡的安全距離,是愈遠愈好。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處於「離不開、留不低」的「困獸鬥」局面,又要與惡勢力作長期抗戰時,難保近墨者黑,被掌控或同化而迷失自我喪失良善。聖經說:「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倘若勢成騎虎,不能抽身而退,就更需要設立和守住絕不可逾越的界線。因此,保持「安全距離」不單是為了滿足安全感和戀棧安舒區,更是為了捍衛自己的道德底線和信仰信念。世道艱難,人是如此渺小脆弱,只有信,才能讓人堅持下去,才能帶來救贖。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試煉雖不受歡迎但有其存在價值。理查.帕克的出現雖然令Pi誠惶誠恐,卻又使他不致終日孤獨地悼念罹難家人。與虎同行,激發出Pi求生的勇氣潛能和抗逆的堅韌力量。當救生艇抵達墨西哥,Pi和理查.帕克終於獲救。Pi以為經過朝夕相對、出生入死的227天他已馴養孟加拉虎,豈料老虎卻不辭而別,頭也不回就走向森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Pi 是時候找回自己的人生、展開新生活,而野生動物也該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日本交通海運科職員訪問海難唯一倖存者Pi,認為他在洪水猛獸的威脅下仍毫髮不傷的故事是難以置信。Pi反問愛情、生命和上帝同樣是超乎常理、難以置信,卻毋庸否定。我們與信的距離,往往是一念之間;而謙卑和單純的信心,讓人經歷看不見的恩典和奇蹟。

書目: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Find Inspiration, and Get to Work)
    作者:梅森.柯瑞(Mason Currey)
    譯者:莊安祺
    出版:聯經出版,2014
    ISBN:9789570843743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作者:楊.馬泰爾(Yann Martel)
    譯者:趙丕慧
    出版:皇冠文化,2008
    ISBN:978957332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