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的人
- 作者: 緣木
- 日期: 2019-09-01
我的童年沒有廣播劇,有的是「說書人」,也可以叫「講古佬」,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石器時代的感覺?別小看這說書的時段,一般是在吃午飯的時候,以前中午是在家裡煮飯和吃飯的,飯菜一放上桌子就差不多是正午,而說書恰恰是在這個時候透過大氣電波傳到每一家,家裡每個人在這個時候都會竪起耳朵聚精會神地聽着收音機,不吭一聲地埋頭吃飯,緊張的時候會屏住呼吸,咬着筷子,等着這糾心的情節過去了才會舒心地繼續吃。短短的三十分鐘,心情可說是高低起伏,這說書的節目真是當時午餐時段的一大娛樂。
以前的說書人非常厲害,單人匹馬飾演書裡所有角色,講的不是普通單行本,而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三俠五義》這類長篇小說。故事裡每一個角色都會用上一把不同的聲音,不但講古,而且還要適當配音,甚麼刀劍聲、馬蹄聲,無所不用其極地讓聽眾更投入到故事的世界。那個時候我其實不太明白,《水滸》裡有一百零八個好漢耶,《西遊記》也有九九八十一個磨難吧,這個說書人怎麼可能每次都記得用哪一把聲音?現在想起來,也許聽眾只管聽得開心刺激,根本就不記得也不太介意聲音像不像了。
我最喜歡「聽」《西遊記》了,因為對一個小孩子來講,進入書中的神魔世界仿如步入一個魔幻紀,神奇又有趣,擔心又緊張、害怕又刺激。書裡角色分明,仙、人、魔各歸其位,聽的時候只能靠說書人所形容的加上自己的幻想去勾勒出所有畫面,小孩子還沒學懂看小說,聽故事倒是津津有味,也許這正正是「講古仔」最引人入勝之處吧。 一聽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就不得不嘆氣,又要等明天了。老實說,聽書的時候最不喜歡唐僧的軟弱,「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更是恨得牙癢癢的,老是覺得這唐三藏為甚麼這麼笨啊,孫悟空忠心一片,他卻不識好歹,平平白白的活受那麼多罪。人長大了,電視看了無數次,關於《西遊記》的各種不同體裁的書看了好幾遍,不得不佩服作者功力深厚,書中的許多形象,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否則此書怎麼會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駕齊驅。
《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大家用了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中國古典文學史研究家蘇興所講的諷刺說。讀中國歷史不難發現,不少皇帝都迷信得不得了。嘉靖年間,明世宗迷信道教,朝政昏亂。《西遊記》表面上以取經為主軸,但實際上是對當時朝政的諷刺揶揄。「孫悟空」是忠心的良臣,「豬八戒」是貪官小人,「唐三藏」是昏庸的皇帝,至於「沙悟淨」則是默默受欺壓的老百姓,豬八戒經常巴結、討好唐三藏,卻也時常中傷孫悟空(排擠良臣)、不停欺壓沙悟淨(惡官欺壓百姓),而唐三藏的反應經常是輕信豬八戒而誤會、責備孫悟空,另一方面沙悟淨則默默受欺而少有怨言。這種種瓜葛的確很有諷刺的味道,也許換到大部分朝代其實都是合用的。懲惡揚善,功德圓滿,也是大多數讀者內心的渴望吧。
聽書是成長的一部分,已然是回憶;看書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太多的可以再探討,可貴的是同一個故事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心情下閱讀,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收穫。喜悅喜閱,不枉一回。
書目:
- 《西遊記》(上/下)
作者:吳承恩
出版:中華書局,2003
ISBN:96223143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