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窮——楊絳
- 作者: 豁思
- 日期: 2023-08-13
文怡於上篇提及蔣勳的《天地有大美》,認為人應當在生活中學習尋找「美」,感受生活的美好,這與近年流行的「小確幸」,講求發現、覺察生活中大小事情美好一面的看法亦有相近之處。能不被時間世俗追趕享受慢活,在平淡生活中發掘美好,活在當下,當為美事。只是人生在世,未必能按自己的步伐走,外在環境總影響我們的生活及選擇,如何在世俗洪流中自處,便成了學問。這次筆者推介的作家楊絳,應可作為典範,讓我們學習如何堅守原則及如何不受外在影響,懂得在人生路中自處。
楊絳是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她生於1911年,出生不久後,清朝便滅亡,經歷中華民國,目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16年才離世,享壽104歲。她的成長和國家變化息息相關,可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楊絳總能端正自己心神思想,依正道而行。《聽楊絳談往事》中,記錄了楊絳如何成長,怎樣在世界紛擾時堅持自己的學習,也記錄了她與丈夫——同為學者的錢鍾書相戀、生活的點滴。在吳學昭為楊絳撰寫這部她唯一認可的傳記時,楊絳已九十多歲,可文中記載的大小回憶,總見楊絳的可愛有趣之處,無一不流露老太太的睿智及人生哲學。若認真審視內容,本書可稱得上記載了國家歷史大事,也側寫了不少著名人物生平事件,可讀來絕不沉悶,讓人會心微笑之餘,同時獲益良多。
楊絳親撰的作品中,能反映她堅強積極一面的,當要數《我們仨》和《幹校六記》。筆者極為喜愛《我們仨》,這部作品乃楊絳記自己懷念已逝的丈夫及唯一的女兒錢瑗之作,寫出了夫妻的鶼鰈情深、母女的骨肉親情,把人世間最深刻的情感寫得感人至深。《我們仨》分為三部份: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走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大抵世上最痛苦的,便是一人獨自面對最愛的親人一個接一個離世。在此等苦痛中,楊絳仍能寫出哀而不傷的作品,勇敢生活下去,實屬不易。
至於《幹校六記》,則記載了楊絳和錢鍾書在「幹校」的種種經歷。「幹校」即文化大革命時興辦的「幹部學校」,用來「勞動改造」、「思想教育」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在大時代的紛亂擾攘中,楊絳和錢鍾書二人仍能堅守內心,安然面對命運中各種難以預料的困難及苦楚,更能在磨難中尋找美好的事物。他們堅忍的心性和澄明的思想,確非常人能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的道見於天地運行的規律,而儒家的道,則見於「君子固窮」——即便身處逆境,君子仍能固守內心操守,貧賤不能移,不失節操。從楊絳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的君子為何,對現世的人不失提醒。
書目:
- 《我們仨》
作者:楊絳
出版:時報出版,2003
ISBN:9789571339542 - 《聽楊絳談往事》
作者:吳學昭
出版:時報出版,2008
ISBN:9789571349411 - 《幹校六記》
作者:楊絳
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
ISBN:978019800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