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生死

你有想過嗎?為甚麼市場上需要這麼多關於生死的書?換一個角度看,此等書籍,狠狠地把那些患了絕症、面臨人生終結的人的痛苦、掙扎來「感染別人」?為甚麼他們都會有一個心願,希望出版一本書,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世界,然後,彷彿成了天使,能夠遺愛人間?多看幾本,你我都會發現,其實說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事情。甚至乎,有時候,心酸多於勵志。涙,流乾了;心,同情了,但並不代表打了預防針,或者吃了百毒不侵的仙丹。更不代表,你已錬成同等的意志與毅力,緃使可能只是面對傷風感冒。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為甚麼。

2002年,我曾經因為某些原因被邀請為一位患了絕症的女子寫下她的故事,出版了一本小說。起初我的確有這樣想過:都已經這麼多叫苦連天的例子了,有必要再做一本嗎?健康的人不會明白甚麼是痛,就像青春不懂死亡的距離。

直至,我第一次探訪主人翁阿布。然後我就決定要完成她的心願,寫一本真人真事的勵志小說。為甚麼?

因為親眼見到那種痛,而那種痛的「情緒」,糾纏了我一整個晚上。想來想去,都找不到如何可以把這種痛,完全「痛徹心扉」地寫出來。

因為我目睹她的男朋友,雖然面容憔悴,但是仍然堅持地支撐對方。他承受着不一樣的痛,而且,一樣的「痛徹心扉」。

每一個真人真事的故事,都是一支沒有副作用的嗎啡針,書中的每一句「希望在眼前」 ,都是一次無痛的「化療」。都是,雙手,輕輕的,扶一把。

我們都需要勵志的書,我們更應該去推介此類書籍。人生本來就是關於準備,並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不怕一萬,有了準備,才能處變不驚。

人心,是在追求認同、追尋伙伴,他們都經歷過,彷彿他們都伴在身旁,所以你並不孤單,心裡感受到的溫暖,才是最好的止痛藥。也讓我們知道身在福中要知福。

這一趟,我不是以一個讀者身份去分享一本書,而是以一個作者的身份來分享。在《阿布的故事》裡,其實我是一個作者,也是一個讀者,因為在旁聽着她的故事,我看見了最豁達的人生觀和最堅強的生命力。正如前文提及,起初的時候,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想把自己聽到的、看見的、感受到的,用最貼切的文字寫下來。但最後發現,其實只要把她說的話、她分享的故事,一字不漏的寫下來,就已經足夠。

而這些力量,會令身邊的人變得強壯。

(題外話:這次出版的過程亦給予我另一些難忘的經歷。為了出版這本書,我聯絡了不少相熟的出版社。在跟出版社的老闆、編輯討論出版計劃時,我聽到了這些說話。

「可以為她增加多一條愛情線嗎?例如三角戀之類。」

「可以把結局更改一下嗎?可以有更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高潮嗎?」

「故事很好,勵志書一貫很有市場,難得你找到一位,我想你把故事拉長,可以增加多幾萬字,然後我們分上下冊出版。」

請把以上說話當作笑話一則,以免着涼。)

書目:

  • 《阿布的故事》
    作者:布慧嫺、李伯衡
    出版:突破,2002
    ISBN:962264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