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力量
- 作者: 蘇曼靈
- 日期: 2022-07-10
很多描寫戰爭的文學或影視作品,作者或製作人均目睹或親歷軍事暴力。與戰爭相關的文學離不開死亡、毀滅和痛苦,或者淒美的戰地愛情。上一篇Eleanor向讀者介紹了兩名歷經戰爭的少女以日記形式真實記錄戰爭的殘酷,兩本日記均表達了對戰爭的恐懼和厭惡,或多或少也讓讀者對戰爭感同身受。
假如上帝說「戰爭是為了和平」,我敢肯定,那些嗜權嗜血的瘋子們聽了,絕對會讚美上帝,比如希特拉,比如普京。假如上帝當真這麼說,尊敬的讀者,你會認為上帝是在顛覆人類用世代血肉堆築出的「世界和平」美好普世價值觀呢,還是在開玩笑?
事實是,對於人類某些行為,幽默和諷刺比直言真相更能讓人類獲得警醒或啟示,以及寬慰。於是就有了《第二十二條軍規》和《第五號屠宰場》等以黑色幽默手法來描寫戰爭的文學作品。
在這篇閱讀短文,筆者選出馮內果三部作品着重介紹。先引用馮內果的話:「幽默是一種遠離殘酷生活,從而保護自己的方法。它像阿士匹靈一樣,可以減輕痛苦。」
馮內果是和平主義者。《第五號屠宰場》是集科幻、哲學、反諷、黑色幽默為一體的戰爭小說。作者1940年從軍,1945年在德國城巿特雷斯登以戰俘身份親歷大轟炸,他和其他戰俘躲在特雷斯登一個屠宰場的地下凍櫃,一具具為保障戰爭的進行提供士兵能量的動物屍體拯救了這些士兵的生命,光是這一點,已經足夠諷刺。作為一個死亡和毀滅的見證人,長久以來馮內果都不願意談及戰爭,因為他認為,第一,真相強而有力,談及則不得不揭發,則讓戰爭更加醜陋;第二,戰爭是不可言說的。所以馮內果說,直到1968年,事隔二十多年後,他才成熟到以個人經歷為藍本寫出《第五號屠宰場》。
在作品誕生後的多次訪談,馮內果自嘲地說,他是戰爭的唯一受益者,因為作品的高銷售量,他大概能從每個死人身上賺到四美元。
此話出自一個戰爭倖存者之口,你會覺得好笑,還是對戰爭更加深惡痛絕?
這就是幽默的力量!
在我看來,《第五號屠宰場》雖然以黑色幽默手法著稱,但閱讀並不輕鬆,甚至因為時空的瞬間轉移而令閱讀墮入碎片記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學作品的時空轉移豈堪比二十一世紀高科技時代的穿越文學盛世。不過,馮內果還是成功讓主角比利的一生透過讀起來過度跳躍的時空轉移展現無遺。作者並透過特拉法瑪鐸星人去審視人類,提出一些地球人無法向地球人言說的觀點。
小說中常出現一句「就是這樣(So it goes)」。(如果我英文有足夠好,絕對不會看譯文,So it goes)。由此,我貿然斷定馮內果是命定論者。隨後看了《馮內古特:最後的訪談》,在1980年的一次訪談中,作者道出自己相信宿命論。
《沒有國家的人》是馮內果最後一部作品。在這部散文集裡,馮內果披露,自己的幽默是從小訓練出來的,他是家中老么,開玩笑是加入大人談話的唯一辦法。
所以我想說,身為當代讀者,我們與經典文學作品的創作年代和地域存有差距,想要對經典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往往需要透過作者的背景或作者其他作品達到。
最後以馮內果一句話結尾:「藝術不是養家糊口之道。它們是一種非常人道的方式,能讓生命變得比較可以忍受。老天,玩藝術不管玩得好或爛,都能讓你的靈魂成長。」
書目:
- 《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
作者:馮內果(Kurt Vonnegut)
譯者:陳枻樵
出版:麥田出版,2016
ISBN:9789863443391 - 《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
作者:馮內果(Kurt Vonnegut)
譯者:劉洪濤 等
出版:麥田出版,2016
ISBN:9789863443179 - 《馮內古特:最後的訪談》(Vonnegut: The Last Interview)
作者: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譯者:李爽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2019
語言:簡體中文
ISBN:978752170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