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後花園
- 作者: Eleanor
- 日期: 2023-04-23
有心理學家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愉快的童年。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難免有些包袱,成為拖垮我們前進的絆腳石。而時間不保證百病能醫或讓人淡忘一切。若在心靈秘密後花園中,寄居了一些難以剷除的害蟲,就會侵蝕花果的豐茂美麗。
豁思認為,童年創傷的定義,不一定是經歷痛失雙親、家暴離異或倫常慘劇,可以是不睦、忽略、欺凌、被辱罵、被否定,而這些逆境遭遇卻會成為一道瘡疤,像咒詛一樣揮之不去、影響身心發展。這些童年陰影可以視為「創傷後壓力綜合症」的一種,許多時匿埋深處、難以察覺,卻發揮着負面作用,讓人尊嚴受損、自我感覺不良、缺乏安全感、不相信愛,甚或導致焦慮、抑鬱、社交障礙、成癮、強迫症等心理問題。即使日後長大了,踏進成家立室階段,也有可能將那些根深柢固地自小承襲自原生家庭的家規,帶進自己組織的新家庭,影響與伴侶相處或管教子女的模式等,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禍延身邊人和下一代,陷入「代際傷害」之惡性循環。
家本應是充滿愛和溫暖、培育人成長的歸宿和庇護所。但現實卻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功能失調、價值扭曲的家庭非常普遍,亦是老、大、難的議題。正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家醜不出外傳」之傳統觀念,對家庭秘密往往諱莫如深,就算自知問題癥結,也礙於家聲及面子,而選擇息事寧人,諱疾忌醫。《傷痛不代傳——從機能失調的家庭中復原》一書舉了幾個聖經人物作例,如大衛王的父子情仇、約瑟被父親偏袒而被兄長嫉妒出賣、雅各兩個妻子競賽爭寵等,都讓「家」成為另類戰場。面對不和諧的家庭生活、原生家庭帶來的情感傷患,不少人以逃避壓抑、選擇性遺忘處之,漠視自己的根;或是走向另一種極端,矯枉過正,衍生反向行為或感情轉移;亦有人會不斷在人生遇上同樣的不幸,或下意識重蹈覆轍,對他者做出複製行為。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坦誠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探索創傷成因,組織殘餘情緒,甚至向心存芥蒂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才能釋放禁錮已久的悲憤,達到互相諒解。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是父母手足,也有其限制和苦衷。在經濟學理論中,「沉沒成本」是已發生且無法討回的成本,不應影響當前的生活抉擇。既然不能夠改變歷史,就改變自己對事情的解讀,以勇氣接受遺憾,並接納一個曾經受創的自己。
英語中的諺語:What does no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那些沒有擊倒你的,讓你變得更強大。從前的磨鍊,熬得過就會化為成長助力。與其以別人的錯失去懲罰自己,不如讓過去的成為過去,因為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過得去的自己。唯有愛和寬恕,才是救贖之途,才能重塑更豁然開朗的人生。
書目:
- 《傷痛不代傳——從機能失調的家庭中復原》(Secrets of Your Family Tree: Healing for Adult Children of Dysfunctional Families)
作者:卡德(Dave Carder)、韓斯年(Earl Henslin)
翻譯:黃羅燕明
出版:學生福音團契,2001
ISBN:97896282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