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娟溫柔治癒的「大人」能量

  • 作者: 豁思
  • 日期: 2023-04-09

文怡提及洛楓的文風鋒利冷冽,張曼娟則溫柔敦厚,所言甚是。張曼娟的文章讀來總有暖意,與洛楓的截然不同。鋒利的能見力量,溫柔治癒亦自有力量——溫柔,也可對抗邪惡與負能量。

張曼娟的父親患上思覺失調,母親則患失智症,她獨力照顧高齡父母,成為了「照顧者」。對很多人而言,「照顧者」只代表日復日的生活困難及責任,但在張曼娟眼中,這名詞真正代表的是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關係,往昔經歷才是照顧路途上最沉重的負擔,小時候種種不快的經歷或陰影都成了照顧路上的絆腳石。當開始反思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關係後,張曼娟提出,成為「大人」,擁有內在生出來的「大人」能量,才能克服、度過種種作為照顧者、甚至人生的困難,《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正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

可是要如何才能擁有「大人」能量?當身旁沒有這樣的大人可作示範,我們如何才能成為支撐別人的「大人」?沒有被愛過,如何學會愛?怎樣才能做到我們想要的「大人」?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些問題,大概是每個在童年有點經歷的人都曾想過,卻不一定有答案。筆者認為,童年留下的創傷,不一定因為家破人亡、生離死別,覺得父母偏愛兄弟姐妹、忽略自己的委屈埋怨;認為自己不如理想讓父母失望而自責;不被父母理解認可的傷心難過,全都可成為大人心中的陰霾。

勇敢面對自己成長中的不足,確實不易,可張曼娟在書中提出讓人動容的建議:「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着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着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不曾被愛過的人,又該如何去愛呢?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原來過去沒有的,不等於將來沒有;小時候的創傷及缺失,不必等待他人來彌補或照料,我們就是自己最大的動力及能量。我們可以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可以愛着過去的自己,可以照顧過去的自己,當我們能愛自己,我們就有力量前行。

正因為能坦然面對過去,張曼娟才能把照顧父母的種種困難轉化為力量,絆腳石成了踏腳石,讓她在孤獨的照顧路上繼續前行,所有不起眼、日復日的生活瑣碎小事,終會成為「閃閃發亮的珍貴回憶,唯照顧者獨家擁有」。這,不正正是「大人」的能量嗎?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說法聽上去似乎太正面積極了,多少有違人情,不合常理。只要好好閱讀《以我之名》,就會明白,真正的「大人」猶如君子,面對人生各種風浪起伏仍不卑不亢,他們不是沒有喜怒哀樂,而是接受喜怒哀樂的存在,明白世事沒有絕對與必然,懂得調節心態,照顧自己。「大人」的能量,並非由盲目樂觀組成,而由認清自我價值而來。張曼娟的文章有溫柔而治癒的力量,大抵因為她成為了有能量的「大人」,可以在愛自己的同時,支撐他人。但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大人」,好好愛着自己,好好愛着他人。

書目:

  •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張曼娟
    出版:天下文化,2020
    ISBN:9789864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