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者的自白

  • 作者: 豁思
  • 日期: 2024-05-19

文怡在上篇開啟了憂鬱症的討論,實在讓筆者心有戚戚焉。2022至2023年度,香港新增了6.6萬憂鬱症確診患者,目前香港已有超過30萬憂鬱症患者。憂鬱症,在香港壓根兒不是甚麼罕見的事。可是不少人對憂鬱症有諸多誤解:「肯定是患者太悲觀了才會患上憂鬱症,只要看開了就好啦!」「憂鬱症只是裝出來的,根本是患者不想工作的藉口!」「憂鬱症不可能康復的,患者有機會自殺,也有機會傷害他人,所以我們要避免和他們交往。」……在香港,說憂鬱症被污名化也不為過。

憂鬱症被污名化,全因我們不了解。李子玉《憂鬱症,就是這樣——一個憂鬱症者的自白》中回望自己的一生,寫出了自己患上憂鬱症的經過。在普通人眼中,雖然子玉年幼生活較窮困且缺乏愛,但成長後應該過得不錯,有愛她的丈夫,經濟狀況亦好,又能讀上書。她到底有甚麼值得憂鬱呢?然而,憂鬱症就是一種病,和癌症、高血壓等等並無不同,這不是一個人可以主觀地控制患不患病的。許多患上憂鬱症的人都和子玉一樣,不停自我懷疑,質疑自己為甚麼會患病,為甚麼會不快樂呢?為甚麼不能夠快樂起來?對,憂鬱症就是一種讓人無法快樂的病症。

經歷四次自殺之後,子玉靠着服藥和宗教信仰,加上第二任丈夫無限量支持,才一步步脫離憂鬱症。她坦言,康復初期,跟朋友提及自殺過程,仍然有一種從心而發的震顫感覺,她明白自己的病未完全康復。直到某一天,心中釋然了,她便知道,是時候可以坦蕩心胸,向公眾說明自己的抗病歷史,希望可以讓其他人更了解憂鬱症,亦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帶來展示作用,希望其他患者能多聆聽自己身心需要,隨時反思,學習從執着的思維中掙脫。

除了李子玉的分享外,筆者亦想推介張閔筑的《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閔筑分享了自己成長中的壓力,包括被同學霸凌、不被父母理解,在成長路上的種種孤獨,讓她患上了憂鬱症,更甚至有暴食症。閔筑記述了在升學過程中的種種壓力,也許我們都曾經歷過。書中插圖有閔筑的日記截圖,讓我們看到這個女孩子的掙扎與痛苦;同時我們也看到她的朋友手寫的小卡書信,看到朋友怎樣給她支撐與鼓勵。從書中,可以看到閔筑努力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幫助自己,筆者認為,這對於正經歷憂鬱症,又或者憂鬱情緒的人,帶來很好的示範作用。即使沒有患病,也不妨看看這一本書,看看我們到底能怎樣支持我們身旁的親友。

引用書中推薦序的一句作為總結:「是的,也許你這輩子不可能會好了。但即使是這樣,你也可以在剩下的這段時間裏,練習對自己好。」但願憂鬱症的患者都能夠更好地、更多地自愛,而我們,也可以不再污名化憂鬱症,成為患者生命中堅實的支持,讓他們能夠重拾快樂的能力,擺脫憂鬱症的魔掌。

書目:

  • 《憂鬱症,就是這樣——一個憂鬱症者的自白》
    作者:李子玉
    出版:二魚文化,2008
    ISBN:9789867237996
  • 《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張閔筑
    出版:三采文化,2017
    ISBN:97898634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