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身手
- 作者: 程天朗
- 日期: 2025-11-23
杏林子終其一生都未曾得着肉體的治癒,又時刻與劇痛共處,但她從未允許這份痛苦來定義她的人生價值與色彩。
肉體的痛楚阻擋不了杏林子創作的熱情和動力,就像李小龍說的be water,水自有它流向的地方,正是「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水的路線就是沒路線,誰也沒法阻擋水的前行,就如生命是流動一樣。
阻礙,就是清空杯子的時刻。水進了杯子,就是杯的形狀,但杯子卻困不住水,杏林子跟李小龍同樣是生活的藝術家,不以命途險阻作為放棄前行的借口。
Be water的李小龍哲學金句經常在網上流傳,坊間也有不少借李小龍金句再發揮為題的書籍。《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一書是李小龍女兒李香凝整理父親的手稿和筆記,再加上作為名人之後的個人經歷及頓悟而寫成的書,內容自然也提及了不少李小龍生前軼事。相對杏林子而言,李小龍縱體魄強健,其實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作者提到李小龍的腰椎曾嚴重受傷,醫生提出不能再作劇烈運動,李小龍當然不會屈服,反而強化鍛鍊背部的肌肉及維持整體健康,去支撐受傷背部的弱點,無時無刻的操練就是令身體隨時隨地都在最佳壯態。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荷里活電影,他把很多哲學思想灌注在電影中,其中一場是跟少年董瑋比試,並教導他別去想而要專注當下,如手指向月亮,別只看到手指而忽略月亮的光輝。別看他老是拍打少年董瑋的頭,其實就像大哥跟小弟鬧着玩。李小龍把所有人當成朋友,他說的be water金句多連着一句「我的朋友」(my friend),事實上他真的是一個有情有義善良的好人,對幕後龍虎武師甚為關顧。
在那個沒有藍幕和CG的時代,銀幕上演員的拳腳比試都是來真的,重點是演員親自落場,還是找替身上陣。李小龍跟董瑋這樣武藝了得又有演技的動作演員並不多,即使當上了演員,有沒有觀眾緣又另一回事,上了鏡仍無人知曉。觀眾看銀幕上的英雄角色身手了得,可能只是未能露面的武師代勞,風光的是演員,武師的辛酸卻未為人知。
董瑋曾跟劉德華一樣是八十年代電視劇小生,當男二的董瑋不一定演武打場面,也曾演出很多文戲。他淡出電視圈後反而退居幕後,曾為很多電影擔任武術指導,並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殊榮。去年已六十有多的他為電影《武替道》(梁冠堯及梁冠舜導演)出演男主角,頗有夫子自道的意味。
故事說一個過氣武指,年輕時為求動作場面效果好而妄顧團隊成員的安危,最後令手足終身傷殘。他在戲中跟女兒的關係不好,最後為了完成跟女兒看煙花的約定而以身犯險。電影上映提升了大眾對幕後特技人的關注,近日一位前成家班的特技人去世,反映這種奮不顧身行業的工作安全和保障一直被忽略。現實中的武打演員是不是真的那樣淒慘?風光的只是明星,替身特技人所得僅是微薄的收入附帶終身傷患。
今年香港書展期間出版的《無名特技人七號——八十年代香港特技行業記趣》卻令大眾看到一個喜劇版本的特技人故事。同樣是女兒寫特技老爸的故事,不像《武替道》電影中的父女感情淡薄,作者吳津津跟身懷絕技的父親關係親厚,父親更會以了得的身手跟女兒開玩笑。
「在香港電影資料庫網站上,有一個演員,曾被標記為『Unknown Stuntman 7』。他不是無名氏。他叫吳偉業。他是我的父親。」吳津津的爸爸吳偉業為活躍於八十年代香港影壇的特技人,曾參與《警察故事》、《英雄本色》、《賭神》等多套電影的製作。
吳偉業除了當替身,也有秘撈,就是拍只賣去外埠的IFD電影,這些IFD專門製作低廉Z級片,香港人看不到的電影中,吳偉業竟然是主角。最神奇的是默默無聞的替身、龍套,在異國他鄉卻被視為電影明星。一封來自西班牙影迷的信件,揭開了老爸塵封的職業記憶,海外影迷還專誠來港追星。而這本書就是說海外粉絲千里尋找心中的電影英雄的趣事,加上武打行業的冷知識。正職中文老師的吳津津為此事撰文成書,並與父親訪問昔日特技前輩及演員,令讀者感受特技演員奮不顧身的敬業精神。
生命如水,無狀無形,只要認真活在當下,順勢而行,總會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書目:
-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Be Water, My Friend)
作者:李香凝
譯者:廖桓偉
出版:大是文化,2021
ISBN:9789865548414 - 《無名特技人七號——八十年代香港特技行業記趣》
作者:吳津津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2025
ISBN:978962045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