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就是開始

  • 作者: Eleanor
  • 日期: 2021-04-18

前文阿Wen分享《坡道上的家》以審理一宗母弑女案為主軸,反映父權社會下女性被扭曲的「母職期望」綁架——為人母者理所當然要無止境地為家庭犧牲和奉獻。被告在長期抑壓、身心俱疲下被推到絕境,以致對至親痛下毒手,走上不歸路。所謂「虎毒不食兒」,這場逆倫慘劇的被告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而行兇者其實豈止被告一個。在現實社會中,偶爾亦有報道母親因壓力而尋短的不幸消息,實在令人扼腕歎息。儘管其情可憫,每個人都不該剝奪別人的生存權利,而死亡亦絕非解決問題的方法。

常言道:「好死不如歹活。」聖經說:「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份了。」(《傳道書》九:4-6)普天之下受造物都有好生之德,與生俱來就熱愛生命。「天下之生皆當貴重」,作為萬物之靈,更應尊重和珍惜生命。即使窮途末路、痛不欲生,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期待絕處逢生、否極泰來。誠然,人死並非一了百了,死亡只是必經的中轉站,那你知道終點在何處嗎?

打從出生,人的生命時鐘隨即嘀嗒嘀嗒的倒數。「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27)雖然死亡是必然發生的自然定律,但只要時辰未到,大部份人都會繼續為世務汲汲營營,追逐身外物而忽略身邊人,活得像沒有大限一樣。拉丁文Memento mori「謹記你終有一死」,就是提醒眾生要輕看萬事。既然死亡在意料之內掌握以外,就要活得值得愛得慷慨,即使有日人不在世,藉着在生者的思念緬懷而音容宛在;亦能透過生前的厚德,恩澤流芳百代,繼續發揮正面的影響力,以致精神不滅,就是所謂的雖死猶生。拜倫說「悲觀者雖生猶死,樂觀者長生不老」,因此,生死除了體現於形體軀殼上,也在情感氣質上。

無論是美醜、智愚、強弱、貧富、善惡,人終歸有日要「塵歸塵,土歸土」,無一倖免,分別在死亡的方式和時間。每個人的生死觀不同,理想死期死法各異。有人貪生怕死,有人置生死於度外;有人捨身成仁從容就義,有人行屍走肉苟且偷生;有人想長命百歲延年益壽,有人怕老而不死嫌命太長;有人希望壽終正寢;有人要得償夙願才甘心辭世。當然,生老病死旦夕福禍半點不由人,喪鐘往往在毫無預警下敲響。

在托爾斯泰的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主角伊凡.伊里奇年屆四十五,不但是官員之後,其妻亦出身望族,在司法部身居要職,育有一子一女,在別人眼中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人生勝利組。當他仕途得意、與妻子言歸於好、正在佈置新居時,冷不防患上不治之症。他先是否定,然後是憤憤不平、焦慮不安、絕望無助。即使他若無其事地如常幹活,又妄想自己能戰勝頑疾,亦無力回天。面對每況愈下的健康、如影隨形的肉體痛楚、亦步亦趨的死亡威脅,他開始像倒帶般回顧自己的出身成長、成家立業經過,又為自己的平生做了個總結,一切看似是在自己的計算和別人的期望之內,到頭來卻甚麼都不對勁,而快樂的感覺卻遙遠得要追溯至童年時光。他看重體面,在病入膏肓時卻不得不請求他人幫助清理排泄物,擱下一直執着的尊嚴。家人對他的病情避而不談,他最需要的坦誠、接納、憐惜和照料只能在男僕身上找到。在臨終前,他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對自己說再也不會有死,因為死已過去,痛也過去了。當他逝世後,身邊的同事覬覦他從缺的職位,未亡人為張羅他的喪事難過,其他朋友更暗中慶幸死的不是自己,可嘆人走茶涼。觀其一生,他成功實現了各項人生目標和里程碑,卻無法獲得心靈的安頓和滿足。

伊凡.伊里奇是虛構人物,同樣以病重瀕死者心路歷程為主題的著作有自傳式的散文集《死亡別狂傲》。蘇恩佩在青年時期已因病要把甲狀腺及許多淋巴腺割除,但她對自己已罹患甲狀腺癌卻一直懵然不知。縱然她認為病人應有知情權,但正因為「無知」,她可以繼續像沒事人般無牽無掛的享受生活追逐夢想。天生一副金嗓子擅於唱歌的她,在做完手術療程後一度失聲且在康復後變得聲線低沈。西國宣教士安慰她說:「若上帝要取回我們認為寶貴的東西,那是因為祂要賜給我們更寶貴的東西。」本來她只知道自己已失去甚麼,後來在療養期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體會其他病者的心境,又得到許多人的關懷,就若有所得。在這場長期抗戰,她經歷過「邊緣境況」及艱辛治療的多番煎熬,便大徹大悟,更懂得仰賴上帝、數算恩典。站在人生盡頭,她認為最要緊的是自己能否坦然面對上帝及祂對她人生之評價。

從事雜誌編輯和福音工作的她,對培育少年人抱有一份使命感,冀求成為流通的管子和多人的祝福 。透過她的文章,眾多海內外讀者深受感動和鼓勵,而這些陌生人又為她獻上禱告。在她而言,活着的挑戰比死亡更為可怕,能置人於死的非死亡本身,乃是失去生存的渴求和信心。但憑着上帝的愛和同在,她做到放下而不放棄,無畏無懼地走過死蔭幽谷。唯有信仰才可賦予她這份力量和勇氣,在病苦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生命。

《伊凡.伊里奇之死》和《死亡別狂傲》展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成就了不一樣的生命。當人將自身價值和安全感建基於名利權慾之上,就如喝海水止渴,愈飲愈渴。要擁有真正的平安,必需找到人生的真諦和意義,並曉得在人間旅程結束後何去何從。當人手握天國鑰匙、永生的確據,死亡就是結束地上勞苦、進入安息和永恆福樂的開始。

書目:

  • 《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托爾斯泰
    譯者:許海燕
    出版:志文出版社,1997
    ISBN:9575456459
  • 《死亡,別狂傲》(復刻本)
    作者:蘇恩佩
    出版:突破,2008
    ISBN:9789628996124
  • 《坡道上的家》
    作者:角田光代
    譯者:楊明綺
    出版:春天出版社,2018
    ISBN:978957960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