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虛實結構

  • 作者: 文怡
  • 日期: 2018-12-16

有人說:「歷史和文學,一實一虛。」

提出這說法,也許是基於歷史乃真有其事,所以實(真實);文學乃憑空創作,所以虛(虛構/虛擬)。然而,換一個角度,我們沒有親歷其境,真切體驗感受見證歷史的發生。閱讀年代久遠的歷史,感覺如同閱讀一本虛構的小說。而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能夠反映現實。作者運用再現的方法,創作出一個有別於現實的時空,但讀者在閱讀時,卻不會感到任何窒礙,甚至可以全情投入,跟角色同喜同悲同憂。

在書法創作的結體談到,空白為虛,筆墨為實。建築學將這概念運用到空間處理上,稱「間架結構」。一個居室如果太「實」,填得滿滿的,會有壓迫感;但若是太「虛」,空無一物,似乎少了點人味。在閱讀歷史、文學作品、報紙,以至觀賞攝影作品和電影,都應當注意虛和實的關係。

閱讀歷史(和報紙),首先需要求實(真實),當今網絡資訊發達,虛假訊息多如恆河沙粒,學會分辨真偽是必須的。其次,留意空白的部分,哪些事情是沒有被記載下來的?為何沒有被記載下來?原因是甚麼?「正史」沒有記載的,教科書欠缺的,請到坊間尋找「野史」去。在現今社會,記錄歷史不再是史官和政府的專利,民間團體自發性記錄屬於我城小市民的歷史,更是紛繁多樣。

閱讀文學作品,必須了解作品出現的時代(歷史)背景。例如卡夫卡(Franz Kafka)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1915),寫的是現代人性的冷漠。導致人性變得冷漠的原因,正是工業革命後,都市化的後果。人們維持生計的方式是上班工作,如同機器。失去賺錢功能的機器,便該丟掉。

又比如,倘若你知道托爾金(J.R.R. Tolkien)是牛津的學者,是語言學家,《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精靈有一套漂亮的語言,自然十分合理。閱讀《魔戒》,可以讀到托爾金架設在一萬年前的「中土世界」,而這個「虛構世界」其實引用了許多古代北歐的歷史文化作背景。

金庸先生整套武俠小說系列,就是一條歷史線。《射雕英雄傳》的郭靖和楊康,名字便是取自歷史上的「靖康之難」。《神雕俠侶》的郭襄取名自襄陽。《鹿鼎記》的主角之一,是康熙。

文學創作融合了歷史,讓本來沉悶的歷史變得有趣。但有趣歸有趣,別本末倒置,把電腦遊戲的三國演義當真。研讀歷史,要謹記:「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題外話:

  • 結體是書法用語,意指每個字筆劃之間的搭配組合關係。
  • 書法創作的三個基本因素:用筆、結體、章法。
  •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句出自《大學》。

書目:

  • 《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
    出版:木馬文化,2009
    ISBN:9789866488450
  •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全新修訂譯本)》
    作者:托爾金
    出版:聯經出版,2012
    ISBN:9789570841008
  •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全新修訂譯本)》
    作者:托爾金
    出版:聯經出版,2012
    ISBN:9789570841015
  •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全新修訂譯本)》
    作者:托爾金
    出版:聯經出版,2012
    ISBN:9789570841022
  • 《射鵰英雄傳 1》
    作者:金庸
    出版:明河社,1976
    ISBN:9789627461050
  • 《神鵰俠侶 1》
    作者:金庸
    出版:明河社,1976
    ISBN:9789627461098
  • 《鹿鼎記 1》
    作者:金庸
    出版:明河社,1981
    ISBN:962746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