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你的生命

再擔心盡頭亦無法看穿,倒不如針對現在,對活着多一分感悟與體會。要說這是一篇書介,倒不如說我在介紹一種生活的態度。而這種生活態度,叫做「斷捨離」。

「斷捨離」一詞源於日本,此書《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是一位「雜物管理咨詢師」。是的,管理雜物,也是一項專業,更能成為一種被日本廣泛推廣的生活境界。近年,「斷捨離」風更吹到香港、國內及至全球,成為一種新口味的心靈雞湯。

「斷捨離」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再簡單一點,就是把多餘的棄掉(當然如果能夠贈送別人便更好 )。

很明顯,這理念除了適合在處處也善於「精細化管理」的日本人之外,亦特別適合住在家居格外狹窄的香港人。儘管我們都學懂了「忍手」,不去買太多的東西。你肯定試過因為「屋企沒位擠」而放棄買一本書或一件精品。但是,其實活在物質豐富的香港,再能忍耐的手,家裡每寸空間都擺放了東西。問題不在於不買,而是不扔。許多時候,我們都想好好收拾一下,但是每一次成功扔掉的東西絶不多。每一件東西,總有些回憶;每一套衣服,總有機會再穿上。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上述問題,那麼「斷捨離」的方法(或理論),應該能夠幫助你。「斷捨離」說的是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保留或淘汰物品取決於該物品是否最適合現在的自己。能讓自己感到最愉快的東西才保留。例如那些已過期的雜誌,雖然你曾經覺得裏面有某些值得保存的照片或報道,但其實……你有多久沒有打開來看了?但其實……你仍然會翻開來看嗎?倒不如現在看一次,想想是否仍然值得保留,若不,就把它棄掉。(題外話:舊雜誌如是,感情亦然)。

沒錯,不難發現「斷捨離」所針對的其實不是掉東西,已是保留東西。大前題實則是選擇那些東西能夠保留,和,講究甚麼東西值得保留。其餘的都扔去,從而騰出空間。而從這些空間裡,我們會得到新的體會。

注意,山下英子在《斷捨離》提出的,並不是簡樸主義或者主張清貧的生活。英子建議,從物品的減少,以為自己的生活加分。

「在每個當下都是用最少量,但最好、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如此一來,不僅周圍環境變得清爽,連帶也會改善我們的心理層面。更奇妙的是,斷捨離是個自動機制,只要開始了,過程就會不斷循環,從內到外,令你煥然一新。」

「斷捨離」是否說時容易做時難?山下英子建議我們可以從衣櫃起試,把每一件衣服都拿出來,為每一件衣服作一個決定。這一件是否仍然是你喜歡的?那一件是否仍然是合身的?若不,就別再把它留在衣櫃裡,轉贈給別人吧。

我則建議大家從錢包開始,只保留足夠使用的金錢,然後把多餘的,贈送給我吧。謝謝。

書目:

  • 《斷捨離》
    作者:山下英子
    譯者:羊恩媺
    出版:平安文化,2011
    ISBN:978957803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