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從

「鏡子鏡子,誰是最漂亮?」

相信這句話對大家一點也不陌生。或許,你會覺得這句話很滑稽可笑,但是有誰不想成為這句話的答案呢?當我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之際,總是會找到暇疵,覺得自己這樣差,那樣又不好。然而,在自己的眼中,別人總是那麼完美無瑕,心裏想要成為別人的影子。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呼一吸也要盲從著,最後卻連鏡子裏的自己也認不出來……

盲從會使自己的長相、體態等方面變得不倫不類,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模樣和個性。當我們關上電話屏幕時,總會在黑漆漆的鏡子看見自己的樣子,覺得眉粗、眼睛小、鼻扁之類的;開啟電話屏幕時,總會在光燦燦的鏡子看見明星的樣子,總是想擁有別人的樣子。不但每逢日韓英俊瀟灑的男明星、如花似玉的女明星來港時,但正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明星光彩迷人的一面,久而久之便成為我們心中的「神話」,將自己的慾望和缺憾投射在偶像的身上。例如之前便有一個內地女子楊麗娟,迷戀著名演員劉德華,更幻想與偶像一起,更不惜來港以自殺要挾與偶像相見。外國有一位女子因看到韓國一位著名的偶像而決定進行手術,要求醫生把自己的樣貌整得跟他一樣,可是因為眼部手術非常危險,醫生事前亦作出警告可能會導致失明,但這位女子完全無懼失明的風險,堅持己見。倘若他因為這樣而失去了靈魂之窗,她不但不能看見心儀的偶像,更使自己的世界失去了色彩,連自己最初的模樣也失去了。在鏡子前只看見一切都是黑黝黝,連自己是甚麼的樣子也從此變得逐漸模糊,甚至不能清楚看見,這個盲從的代價值得我們付上嗎?從歷史潮流來看,趙飛燕和楊貴妃雖然一個在漢朝,一個在唐朝,但兩個都是歷史上公認的大美人,崇尚美醜肥瘦都只是一種潮流,風靡一時。正如鏡子沾到煙霧,過了一段時間,也會被蒸發得無影無蹤。然而,恐怕鏡子中的自己的模樣會被這種虛無飄渺的潮流而逐漸變得模糊,最後連最初的自己也認不出來。倘若我們能以真正的面貌示人,在形貌上輕輕地畫龍點睛,配戴樸素的飾物,豈不是比盲從更能散發一種屬於自己獨特風格的氣質嗎?

盲從會使萌芽的夢想因缺乏氧氣而慢慢死去。有多少女孩在城堡外的玻璃看見自己成為公主,與王子能幸福快樂地生活?有多少男孩小時候在關掉電視時,在黑漆的畫面夢想成為卡通片中的超人,飛天遁地,擁有無限的超能力呢?然而,當我們慢慢長大了,被父母那手持的搖控器操控著。「你看你看鄰家的兒子多麼聰明,你看看你班中的同學多勤力……」父母企圖把我成為別人的複製品,人家那個狀元學跳舞,我便學跳舞;全級第一名的那個學法語,我便學法語,全沒有自己的選擇,誰會在意我的夢想呢?在意的只有能否取得佳績、學會琴棋書畫、成為鼎鼎大名的專業人士,盲從著別人的學習模式,盲從著社會的價值觀,卻不能跟從自己心內的夢想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台灣著名作家蘇世豪曾說:「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然而,有多少人現在是走著別人走的路?或許,在現今功利的社會中,夢想被視為不切實際,是一場令人貽笑大方的笑話,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夢想背後的意義,才令我們被社會切合現實的風氣牽著鼻子走,跟從世俗人的眼光,所謂「腳踏實地」做事。蘇世豪選擇了一條旁人不看好的路,可是這一路上,他總是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他放棄繼續升學,追逐夢想—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成為一個價值的人。在中學會考成績優異的梁領彥,不惜放棄會計師樓經理的高薪厚職,毅然轉當巴士司機,一圓兒時的「巴士夢」。在人云亦云的迷霧中,我們或感迷失,下決定時躊躇不定。然而,他不被世俗的觀念所限制,跟從自己的夢想,走著自己的步伐,成為鏡子中那渴望的自己,在鏡子中活出閃閃發光的自己。而我呢?一直盲從著別人,直至第一天我在打掃房間時,發現床下那滿臉皺紋,蘊藏著經歷歲月的滄桑的玩具琴,才驚覺自己曾夢想成為鋼琴家。若然那天的我能勇敢且執迷地追逐我的夢想,裊裊琴音帶著我在美妙的音樂國度翱翔,另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蹊徑,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我站在鏡子前,才發現幼時那心中的夢想已滿佈塵埃,鏡子也如是,再也不能看見未來的自己會是怎樣,只知我走著別人的道路,失去了原有的初心。

盲從會使自己善良的本心被侵蝕,扭曲我們原有的道德價值觀。正所謂:「性本善」。每個人與生俱來本有一顆善心,但是在社會中受到利益的熏導、誘惑等而誤入歧途,跟從著別人走上黑暗陰險的道路。清朝大臣和珅利用權大之勢,結黨營私,聚斂錢財。同時他令貪污制度合法化,官員一同貪污,加速清王朝衰亡。當時的官員豈不是盲從呢?他們跟隨和坤的惡行,走火入魔,為了賺取無窮無盡的金錢而把自己原有的一套價值觀拋諸腦後。為政者理應廉德忠誠,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事業的忠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等,作為官員不是應該以這些的原則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為民眾以身作則嗎,怎麼會隨波逐流而見利忘義?再者,互聯網發達令訂購毒品的過程更為方便隱蔽,不少三合會中的不法分子以金錢利誘助長青少年吸毒,他們因經不起物質的引誘,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墮進黑社會的圈套。他們沉迷物質生活,而失去理智,不但放棄做人的操守及做出不法的行為而歧路亡羊,盲從別人的惡行,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本心。其實,我們無需被迫自己成為人群中的一員,在物欲的海洋中掙扎。「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質之,乞人不屑也。」一句能看出有人為了免於羞辱而放棄可以活命的食物,能堅守行義的本心,能夠捨生取義,可見其會發揮「義」的本性,不會因社會那股貪生求存的風氣而不擇手段,違背道德。另外,人稱「愛心老闆」的李松慶,從小家境貧窮,目不識丁,但他仍在金融海嘯期間,不計較利益得失,每天免費派粥給長者,讓他們在饑寒交迫之際得到溫飽,粥店其後也被稱讚為「愛心粥檔」。由此可見,他沒有盲從社會那種功利的主義,反而樂於伸出援手解決別人的燃眉之急,發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我在想,壞人的鏡子就如一面魔鏡,總是可以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會恨不得把它奮力把它打碎,在破碎的玻璃片中看見那醜惡且滿是裂縫的自己;好人的鏡子就如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耀眼的銀光,散發著光芒,照亮了這漆黑的世界。

最後你會發現,保留著自己當初那天真可愛的外貌,加些點綴;堅守著夢想的那座燈塔,加些毅力;堅持那顆純真善良的初心,加上愛心。你,便會是這句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