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智慧去學習

  • 作者: 盧美嫻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22
  • 學校: 嘉諾撒書院

你曾經也討厭學習嗎?有的人認為學習很痛苦,要強行把知識塞進腦袋,像把脂肪灌進鴨子的身體內,操勞了身體,卻沒有吸收;有的人認為學習很沉悶,要適時吐出腦袋中的填充物,把書本上的知識搬字過紙,一進一出,很是乏味;有的人則認為學習很殘忍,要犧牲自己的所好,拋棄心愛的電子遊戲機,或是令得來不易的友誼產生隔膜。然而,即使學習是一個暴君,要壓榨平民才能地滿足,那麼那些願意以一生來侍奉他的學者,豈不是心理變態?其實並不然,只要帶著智慧去學習,學習便是我們的「賢妻」。

俗語有云:「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例如在總統府被包圍時獨自留下掩護孫中山的宋慶齡,或是幫助一貧如洗的李嘉誠創立公司的莊月明,還有為已踏入不惑之年的丈夫周潤發補習英文的周太太,但是有智慧地學習如何會如這些人的賢妻般,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後盾呢?

其實有智慧地學習,是由被動吸收及主動嘗試組成。剛出生的孩童如白紙般純樸,不懂得兩文三語,更不理解四書五經,但在成長上卻有無盡的可能,是一塊軟呼呼的海綿,能透過觀察吸收走路的方法,能通過聆聽了解說話時的抑揚頓挫,能透過觀望學習書寫的橫撇捺,自然地從充滿他人生活智慧的外界接觸各種的顏料,以致轉化為主動的思考;接受了他人的「傳道」和「授業」後,主動提出問題,以釐清疑惑,從廣大的知識中,找到適合的顏料。

有了被動的吸收後,我們便需要主動嘗試。在大致吸收後,學習步行需要漫步,學習語言需要說話,學習書寫需要寫字,就像在收集到需要的素材後,便需要嘗試下筆,才能使白茫茫的紙上添加奪目的色彩。若不實行,盡其量只是一塊集齊顏料的調色盤罷了。而在眾多次嘗試後,我們便會掌握技能,懂得「調色」,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風格。

加上,人的記憶就像儲物櫃一樣,儲存空間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天每分每秒所接觸到的事記下,因此在每天面對無數的知識下,有限的記憶空間尤其可貴。於是我們應謹慎抽取精要,把更多的知識收納進櫃裏,才能日益長進。利用智慧「提其要」及「鉤其玄」後,分辨不需要的「無用」的事物,以免浪費我們有限的生命,避免「以有涯隨無涯」,在不自覺中虛度光陰,使學業成績「殆矣」!

而且,學習時應要運用智慧把知識分門別類。如果有把物品按類別分放在不同的抽屜內,在需要時,不就更容易找到嗎?學習時亦如是,若在學習當刻將新知識與現有知識找出共通點或比較,便更有利我們學習新事物時的理解,找到它們的脈絡,便有利於我們吸收、轉化,並加深記憶力。

帶著智慧地學習,記憶時不再是盲目地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生活觀察,以配合聯想思考,快速理解,並獲得深刻的記憶。有了先前的吸收,便像極了已畫滿圖案的牆壁,日後即使油漆有些許剝落,只要跟著昔日的痕跡修補,即可重獲完美的畫作。

帶著智慧後學習能節省那麼多的時間,看來能有充足的時間適時休息,能夠與家人飲茶,與朋友逛街,與伴侶看海……原來學習只要用對方法——帶著智慧去學習,學習便不再是痛苦!


林翼勳博士評語

頗中肯闡釋帶智慧學習之道。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