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與勇氣

人所作的每一個決定,以及每一個行為,都是取決於勇氣和經驗。兩者似是一場拉鋸戰,時而進,時而退,卻相輔相成。

然而,第一個經驗的積存,不正正是來自於勇氣嗎?還記得當我們呱呱墜地,本是一張毫無經驗的白紙,而父母的愛,便正正給予我們盡情探險的勇氣;勇氣,也是人的天性所在,每一次嘗試站立,嘗試翻身,都是人之天性使然,我們生來便不願意安於舒適圈,即使我們毫無經驗,但嘗試,便是我們生來的習性,而當中,父母的愛和鼓勵,也默默推動了這種名為「勇氣」的天性。你若是不相信,那全世界的人類何不放棄嘗試的勇氣,成為如嬰兒般在地上爬的大人?由是觀之,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是我們勇氣的來源,也同時,造就了人生每一個「第一次」的經驗;而踏入青春期,我們或許已積存了一定的經驗,在血氣方剛的舞象之年,我們的大腦常被過度的勇氣所主導——「衝動」,也許少不更事的我們,入世未深,經驗尚淺,於是,便成了以「直覺」行事的人,勇於挑戰底線——道德的底線,這時,天性帶來的勇氣漸漸消逝,換而代之,是「好奇」,滿瀉而出的好奇心,給予衝動的動力,這時,經驗的貧乏使我們全數以勇氣作賭注,在學校,挑戰校規的底線;於家人,挑戰叛逆的底線;於自身,挑戰善良的底線,如此,一切都以過度的勇氣作主導,經驗則拋諸腦後。當我們踏入社會的渾水,滿身沾染了世俗的銅臭味之時,經驗便警告著勇氣,使人不敢輕舉妄動,全以經驗作主。這時,我們知天命而明白勇氣會為我們帶來重大的後果,於是,將勇氣隱藏於心,將大半生所積存而得的經驗化作行為的指標,不再以直覺行事,受限於肩上所承受的責任,安於全是經驗的舒適圈而不願踏出一步,因為經驗能使我們腳踏實地。

我們都知道,經驗,不僅僅是成功的經驗,更多的是失敗的經驗,怎樣去面對這些經驗,便取決於我們的勇氣。勇氣,是會慢慢被失敗的經驗所耗損的,失敗越多,勇氣越少,在學業上遇到失敗,分數的低,排名的低,這些都成為了一點一點的經驗,或令我們心灰意冷;或令我們迎難以上,勇氣,正正可以戰勝經驗,誰沒有失敗過?正如光纖之父高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單車選手李慧思等等,他們分別都是科學界、商界、體育界的傑出人物,風光的背後,是戰勝失敗經驗所帶來的恐懼的勇氣,當你我因一點的挫折而垂頭喪氣之時,他們正在反思失敗的原因;當你我在考慮是否放棄之時,他們不屈服於經驗,以勇氣面對;當你我忘卻失敗,盡情享受玩樂之時,他們已戰勝失敗,以成功的經驗取代失敗的經驗,如此鮮明的對比,失敗的經驗正正是為成功的經驗去鋪路,而當中,有數不盡的勇氣和付出。如此,勇敢去面對偶然失敗的經驗,正造就了我們未來的成功,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是非常可貴的。

這樣各懷著不同心態的人,營造了我們的社會,以及文化。

經驗主導的人,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是為守舊的人;勇氣主導的人,沒有顧慮,敢於嘗試新事物,是為創新之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將社會分裂成兩邊——守舊、創新。由於守舊之人心中懷有很多顧慮,或許肩上的責任使然,又或是老到的經驗,使他們對「新」,敬而遠之,甚至唾棄,認為這樣是破壞了他們眼中的傳統以及價值觀,於是故步自封,活在經驗之中,卻忘記了經驗的積存是沒有盡頭的,當我們呼出最後一口氣時,這個旅程才正式完結,但豐厚的經驗,卻成為了自滿的慧根,逐漸蔓延,使人變得傳統守舊;勇氣主導之人,不屈服於傳統的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令他們敢於尋根究柢,不安於現況,以創新化作對守舊無聲的抗議,而他們的創新,正正為社會增添一點又一點的新氣息,這兩種人交織而成為了多元的社會,保守派和創新派的人士,正正為社會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令傳統價值得以保留之時,更添了些新的元素。

如此看來,過度的勇氣造就了衝動激進,相反,過度的經驗使人故步自封,而在這樣的兩難下的自處之道,便為中庸之道,既然極端的勇氣和經驗都為我們帶來負面的後果,何不以中庸之道處之泰然?適量的勇氣,令我們放下顧慮,敢於向前;適量的經驗,使我們思想成熟,處事謹慎,如此,才是最恰當的方法,在社會、學業、事業,都要以這種中庸之道,才能使你有進步空間之餘,不會因衝動行事而帶來禍患,在人生路中,才能夠以最適合的速度和節奏前進,在勇氣和經驗之中取得平衡點。


林翼勳博士評語

反復申說以見兩者間之作用,以明古人所謂「中庸」之道。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