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愛穿旗袍的女性

舊時光的紗縵中,從來不缺女性美麗的倩影。所謂女性的美與不美,更多指的是存在的韻味。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內涵氣質,恍若陳年的女兒紅,要經日積月累才能散發出令人沉醉、芬芳馥郁的酒香。華夏文明弱水三千,要數當中最艷冠群芳,驚鴻一瞥就勾人心魄、撼動紅塵的,莫過於身穿旗袍的女性……

一位愛穿旗袍的女性,好比出水芙蓉,是那樣的清新脫俗、溫潤如玉、古典樸素。乾淨利落的立領斜襟、巧奪天工的手工鈕扣、輕柔細緻的連袖設計,隨風搖曳的長款裙擺,無一不顯示著女性獨有的柔情溫婉,並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陣陣幽香,飄揚於千年時光的歷史罅隙中。像是一闋舊詞,又像是一幅潑墨山水畫,讓人驀然回首昔日江南水鄉的浪漫情懷:女子略施粉黛,身穿藍白青花或浮雲素色的旗袍,腳踏小巧玲瓏的繡花鞋;一手持鵝黃油紙傘,一手輕輓髮髻;從青瓦粉牆的深宅大院、自小橋流水處翩翩而至。在氤氳繚繞、朦朧渺然的煙雨中,佳人眉眼藏笑、輕輕拂袖,妝點了整個飄渺動蕩的時光——李白詩詞中所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描述的也不過如此。

一位愛穿旗袍的女性,勝似花王牡丹,是那樣的傾國傾城、嫵媚動人、艷美絕倫。民國時期的上海,是旗袍靈魂之所存——形形色色的女子穿遍了各種各樣的旗袍,使上海到處都衣香鬢影、秀色可餐。或是出生於官第門府的大家閨秀、千金小姐,或是引領服裝潮流的摩登女郎,或是在百樂門中獻唱的歌姬明星,或是百面玲瓏、善於步步為營的交際名媛,不同的女子讓旗袍擁有著不同的溫度與韻味,但穿著旗袍的女性,總是不約而同地格外風情萬種:流暢貼身的剪裁,淋灕盡致地顯示出女性身體曲線之美;若隱約現的擺側交叉,使女性既性感撩人又不失端莊大方;絢麗多彩的手工刺繡和綾羅綢緞,令女性變得雍容華貴、光彩照人。有別於西方國家中女性傳統禮服的那種一攬無遺的春光外洩,也不像當代社會中女性晚禮服般著重於嘩眾取寵、博取眼球,旗袍的設計可謂在開放與保守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女人一但穿起旗袍,身上那種無法言喻、洋溢滿瀉的美麗,便是在頃刻間擁有了變得國色天香的奇妙魔力,驚艷了匆匆似水的流年。

一位愛穿旗袍的女性,猶如盛放寒冬之中的君子蘭,是那樣的冰清玉潔、堅強剛毅、威武不屈。旗袍的風行,始於民國初期:由於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大量湧入,國家又飽受列強侵略和軍閥戰爭之苦,思想先進的年輕人便積極學習西方,尤其是女性。面對長期被規範的高壓生活,她們不再認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守舊觀念,開始為自己的命運勇敢反抗——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史無前例的。當時爆發的「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以年輕人為參與主體的社會運動,正好為當時女性尋求思想解放和平等權利提供了巨大推動力。女子自此學習男子穿長袍,隨著時間的推移,長袍也加入了許多的女性元素,逐漸演變成至今的旗袍。所以說,旗袍是象徵女性奮勇抗爭、自我獨立的標誌。這就像君子蘭般:葉子如劍般崢崢直立、傲然朝天、蒼翠挺拔,花瓣嬌柔可人、大而鮮艷,卻又互相環環緊扣,絲毫不顯俗氣,而且只會在了無生機的嚴冬之中開花結果,屹然芳香。其格調高雅的姿態,具有幽靜素雅、佇立含蓄的意思,同時也寓意著團結奮鬥、勇於創新,就似品格高尚的君子,有著其他花卉都望塵莫及、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張愛玲曾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旗袍之於女性,無疑有著讓她們原本虛無飄緲、黑白無常的世界,變得色彩斑斕、花團錦簇的重要性。每一位生而為人就注定美麗的女性,都應當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襲旗袍,並值得愛上旗袍!


林翼勳博士評語

以不同之嬌花以擬穿著旗袍之女士之高雅而加以由衷之讚美,最後以張愛玲之雋語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