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附和別人的說法,最後選擇了說出心底話。我認為和而不同是重要的。

「學校有校規,班也有班規。每位中學生都應該嚴格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矩,這就是對自身的一種要求。」嚴老師金句再次出口,我就知道允行這次沒法彌補自己的錯失了。

學校要求每位同學都應在早上繳交手機給老師,不可不交。允行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在今天早上因收作業而忘記了上繳手機,導致電話鈴聲一響,當場被嚴老師抓獲。按照校規,允行應被要求見家長及記處分。允行十分不滿,認為自己不是有心之過,求嚴老師網開一面,給他一次機會。但當嚴老師金句一出,我心裏知道,允行說再多都是徒勞。畢竟,嚴老師的處事風格一向都是「嚴人律己」,大家從未見過他有網開一面,給人一次機會的時候,我旀為,一切都在情理當中。

大局已定,身為允行的幾個好朋友,自然會聚在一起討論這件事情。允行則處在氣頭上,一語不發。一心率先說:「嚴老真是嚴老,還無人情味可言,真是過分。」有容附和:「就是啊!允行又不是故意不上交手機的,只是忘記了,我就不信他還不會忘些事。」「對啊!不就是忘了一次嘛,有需要見家長和記過嗎?不合理。」大家輪流發言,總結就是嚴老師不對,不給人機會。再看看允行,神情早已消去了怒火,看來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對話。

「英秀,你覺得呢?」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看向了我。允行可是我的朋友啊!我要是說出了心底那句真心話,他肯定會更不開心的,一個念頭提醒我「附和他們的說法」,又一個念頭出現——「和而不同」,最終我還是說了心底話。「其實我認為嚴老師做的沒有錯,不管允行是有心還是無意,你都是違反了校規,難道不是嗎?再者,嚴老師這次要是給你開了先例,以後那些同學也以此為藉口,那可怎麼辦?嚴老師只是維持了他一貫的處事作風。」說出這次心底話後,我深感和而不同的重要性。

我認為「和而不同」最重要是令人接受更多的意見。當我身處一個環境,身邊的每個人都向我投放同樣的訊息,當十個接收的訊息都是一樣時,就真的能讓我完全判斷這件事情的對錯嗎?也許能,但不一定正確。我們向朋友詢問意見時,總是希望能接收到不同的看法,而不是官方式的統一回答。更何況,他還是我的朋友,更應該有話直說,不應有所隱瞞。我們不應該以害怕朋友生氣為由,而選擇附和他人。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時,「和而不同」指的正是,我們的關係好,但是總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那麼,當有觀點不同的時候,才更應該向父母、朋友、愛人表達自己的訴求,才能「求同存異」,才能彼此間互相磨合,更加友好。而不是單靠一方的附和,存和而不存異。

很多時候,在學校我們都會忽略一段關係本身就存有的「異」和「不同」,我們每個人可能來自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亦不同,卻並不阻礙我們發展每一段關係。若只求和而不想有不同,這個世界會怎樣呢?小至朋友問你今天吃壽司好嗎,你明明不喜歡,卻仍假裝喜歡而附和對方;明明你不喜歡朋友對你起的外號,你仍假裝無所謂。很多校園欺凌都是這樣發生的,怕自己被連累,不選擇發聲而做一個旁觀者,甚至加入欺凌的行動。這樣,求和而不存不同,是否真的正確?

我們與人相處都總有「和而不同」的時候,不要將它放到最小,要放到最大,勇敢發聲,表達自己,這個世界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