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無用

  • 作者: 施昊均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20-11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讀書,是我們探索人類文明的渠道。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書的地位逐漸被新興的科技產品取代,更有讀書無用的聲音在社會上迴響。事實上,正是在資訊時代,我們更應發揮讀書的「無用之用」。

讀書,令我們博古通今。書籍是知識的載體,一本本厚重的書集合了千秋萬載光陰走過的痕跡,亦是我們追本溯源的直接途徑。《三國志》記述了千百年前三國鼎立的戰爭時代,將我們拉回刀光劍影、兵荒馬亂的亂世,見證真實的猛將趙子龍殺入敵陣,勇奪阿斗;參與謀士們的排兵佈陣,與諸葛亮在談笑中巧奪吳軍千萬箭支。《三國志》記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將勇將的豪邁,謀士的機敏收入白紙黑字之中。讀書,亦使我們瞭解繁榮之下的危機,令我們居安思危。《史記》為史官司馬遷忍辱負重鑄成,它詳細地記敘了前朝史事,亦公正不阿地記敘了當朝之事,令後人在翻過繁榮的盛世之篇章後,也能從字字珠璣之中明察當時朝廷所受的危機和盛世之下的憂患,使讀者在讀後對當時的歷史有全面的認知,並反思當下。因此《史記》是厚重的,它不僅包含著公正的歷史真跡,也蘊含著司馬遷的堅持和犧牲精神,豈有不讀之理?因此,讀書能將我們帶到過去,在歷史長河之中探索真相,並在歷史的真相之中反思當下,尋求立足于現今社會的處世之道。以史為鑒,可辨真偽,在資訊洪流衝撞之下,讀書成為我們的中流砥柱。

讀書,使我們的個人修養得到提高。高爾基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書不僅給予我們知識,帶領我們瞭解世界,書亦是聖賢,引導我們追尋人生的真諦。書籍向我們提供多元的價值觀。在《逍遙遊》中,莊子追求生命的自由,認為人生在世應過鯤鵬般逍遙的生活,以追尋自由自在的人生態度;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卻勸告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國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為人生最高追求;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追尋建立一個沒有紛爭,人人平等的國家。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尊重和理解以達至一個和諧的社會。書籍為我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人生態度提供參考,在不斷的閱讀中,我們總能在書籍中找到我們人生的標杆,從而為之不斷努力。而在不斷的閱讀中,我們愈能意識到自己學識的淺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萬千學士才人的畢生所學,其分量之重,我們得以感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精髓,以前輩的態度去讀書,並培養尊師重道之品德。在讀書中不斷沉澱自己,才能保持本心,任由時代的風雲變幻,自巍然不動。因此,讀書能夠培養我們的個人修養,撥開時代的迷霧,遵循自己的本心走向光明的未來。

讀書,令文化得以傳承。在全球化浪潮的侵蝕下,外來文化花枝招展地撲面而來,令許多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忽視了本土文化的傳承。書,是一方人智慧和文化的結晶,有萬千鈞的力量,在資訊時代中,打破文化帝國主義的困局。《論語》、《孟子》等傳世經典,是中國本土儒學文化的集中體現,並深遠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方方面面。其中《論語》對家庭倫理的探討,促成了中國傳統家庭中長幼有序、晚輩孝敬長輩的家庭風貌;《論語》中對學習方法的教導,使萬千學子得悉學與思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的相互結合,使得莘莘學子領悟紙上晦澀的道理並促進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見解。同時,《論語》亦重視人與自然之聯繫,主張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對於鬼神持敬而遠之的態度,不任意貶低亦不可過分崇拜,以求得天、人、地之間關係和諧。可見書籍承載了中國文化對於社會、個人以至於世界的思考,而需要一個個中國人的不斷思考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才可在世界舞臺上屹立不倒。

總之,讀書帶給我們知識,教授我們以人生道理。通過讀書,我們提高個人修養並學習奉獻社會,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流傳下去。同時,在書籍中,我們追尋在現今時代的立足點,以讀書獲取的廣博學識迎接新時代的浪潮。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邁向更好未來的墊腳石,不拾級而上之人自覺無用,而用心攀登之人必將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