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文化

樹之所以茁壯,是因為有深埋底的根。

——題記

素聞「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世界的文化體系中,中華文化佔據著一席之位。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澎湃著古人的智慧,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經時間沉澱愈發的璀璨。在這炫目的歷史河流中,中藥文化是最吸引我的。

中國是中藥的溫床。在這遼闊的土地上,用了千年的時光孕育了如今龐大的中藥學系統。古有神農嘗百草,後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些都是十分偉大的作為,但就是在這光輝的背後,隱藏的是不為人知的心酸。「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明代李時珍花費二十七年才創造出流芳百世的著作。可見為了探索這中藥之道,先輩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及時間,才令中藥文化成為華夏民族的瑰寶。

都說西藥治標,中藥治本。中藥的治理原則是針對身體內部問題著手,中醫理論講究平衡,陰陽相平,身體就健康。若其中一方發生變化,身體就會生病。例如陽氣不足,就是體虛,需補養補氣;陽氣過剩,就需要滋陰調養。因此才出現了中醫治本的說法。

中藥文化與古時百家思想文化也存在著不淺的淵源。先秦時代的農家信奉神農氏,推崇五穀之術。作為信奉神農氏的信徒,自然會將中藥文化進行研究,傳承。再者中藥藥性素來講究陰陽,這陰陽的觀念與戰國末期的陰陽家主張的陰陽學說及道家的陰陽八卦圖相似,但又不全然相同。中藥的陰陽講的是藥材的陰陽藥性及人體的陰陽;陰陽家的陰陽學說認為的陰陽是宇宙間所有的事物都有陰陽兩個屬性;道家的陰陽八卦圖則強調陰陽是相對的。陰陽學說不僅在古時流傳,在現今這科技環繞的社會,也存在著不少關於陰陽學說的東西 。最常見的莫過於日曆上的陰曆陽曆。因此,中國文化同源一體,但卻有各自的特點,這才造就了專屬中國的文化。

中華泱泱五千年文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然而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越來越不注重中華傳統文化,漸漸的將其遺忘。就像人們生病了,大部分的人也只會為了方便而選擇快捷的西藥治療,而不是選擇需要時間的中藥調理。更別提剪紙、中國結這些傳統的手工文化,在近幾年都銷聲匿跡,鮮少聽聞 。傳統文化裡包含的不僅僅是先輩的汗水,更是中國的根,希望當代的人們可以重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認識中國的文化之跟,重新將其發揚光大。


林翼勳博士評語

文句流溢對中藥重視熱愛之情。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0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