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風箏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秋風伴著夕陽,將秋天的浪漫灑落在我身上。我在山頂享受著秋風的洗禮,腦海裡浮現出了這兩句詩。心想:「是不是連秋風都想要看到我的風箏翱翔於天際?是不是秋風也希望我夢想成真?」想著想著,我開始有點興奮,趕緊拿起風箏,隨著秋風奔跑。

不一會兒,風箏就隨著秋風,略過樹梢,飄過枝條,飛向了天空。望著漸飛漸遠的風箏,看著它與鴿子玩起了雜技,看著它與燕子捉起了迷藏,看著它與大雁翱翔於天際,我的飛天夢彷彿得以實現。

我一邊嘲笑著自己幼稚的想法,一邊在天馬行空地亂想,「在古代,他們放風箏的時候又在想些什麼呢?」人類是何等的渺小,自然又如此的浩大,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彷似螢火之光與日月爭輝,但飛天——探索這未知的領域,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千百年來的中國人又將這飛天夢想寄託在小小的紙鳶身上。傳說中,古代風箏的由來是為了替人們飛向天空,去天國探望己故的親人,寄託哀思;史料記載,南朝的梁武帝被圍困,插翅難飛時,想出用風箏向外求援的辦法;北朝的齊宣帝也曾試過用風箏載人,有一次竟飛出五里多遠……這些不都是為了探索未知的領域,實現自己的飛天夢嗎?古有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然後自己坐在上面,雙手舉著大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再用風箏著陸,但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因此付出了生命。這次嘗試雖然令人惋惜,但這卻是我們中國人追尋飛天夢的一次偉大嘗試。古時不乏為追尋航天夢付出生命的人,現今更有為航空事業排除萬難的航天工作者們。楊利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是我們國家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在太空,失重就是最大的難題。他當初為了登上太空,為了適應太空的生活,每天不辭幸苦的訓練,就連吃飯沒有離開過太空艙。後來,他終於適應了失重的生活,如願以償的實現了自己的航天夢,也實現了祖祖輩輩中國人的航天夢。

從古到今,我們始終在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追逐夢想,就是我們中國魂的最高體現,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從飛天夢到航天夢,從脫貧夢到小康夢,從復興夢到崛起夢。這,就是中國夢。中國夢不僅是理想,是目標,也是現實,它代表著我們全中國所有人的夢想,它象征著我們對祖國的期望,它不斷鞭策著我們向前。這就是我們的永不放棄的夢想。「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追夢,國家方能崛起;國家昌盛,人民才能有尊嚴地立足於世界。風箏,是古代人飛天夢的結晶,而中華復興,就是我們實現國強夢的結晶。我們越努力,成功的「風箏」就會在夢想的天空上飛的越高越穩。


林翼勳博士評語

小小風箏寄託國人的夢想追求,字裡行間充溢自豪之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0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