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四寶

中國文化表現形式多姿多彩,文化的流傳自然離不開文字。講到中國的文字,擁有的是古色古香,博大而富有藝術的書法,而歷史上也有許多名垂青史的書法家,如歐陽洵、顏真卿等留下了許多有名的作品。那為何他們能有一手漂亮的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擁有一套製作精良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筆墨紙硯可以說是國家的四寶,因為它由古至今逐漸演化成一門藝術。而歷史上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等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為什麼同樣是書寫工具,文房四寶至今還能發展得如此蓬勃呢?當時是其背後的文化根源。

筆在文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是與文人有著密切的關係。毛筆由竹制的筆桿和各種動物的毫毛製作而成,精緻而細膩。筆桿由竹子削製,浸泡在水裡,瀝幹在陽光下,一根筆桿就這樣製作而成。不同的毛製成的毛筆,寫出的字則不同,例如羊毛寫出的字柔軟細膩,浪毫則放蕩不羈。再說到毛筆,就不得不提到其「四德」——尖齊圓健,就像君子有仁義禮智一樣。挑選好的毛筆要合乎四個準則,人們也以仁義禮智作為標準,使自己成為君子。

有文章說到「肚子裡沒幾滴墨水,寫出來的都是水」。因此墨也是擔當十分重要的角色。墨的種類也有各式各樣,像墨丸、墨水、墨塊等等。它的製作也非常講究:將松煙灰除去雜誌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貴的藥品加工而成。練書法在倒墨水的過程中令我領悟一個道理,真正漂亮的人就如同清新而透亮的墨水,用墨的靈魂感化了水,與水融為一體,透著芳香,墨水裡是一片寧靜的風景,令文人在蘸墨的那一刻也能保持寧靜的心。而邪惡之人如同濃稠、有強烈味道的墨水,看似外表平淡,實則有一顆虛偽的心,令文人在蘸墨那一刻擾亂了心。這或許是文人不喜歡粘稠的墨水而是喜歡清澈的墨水的原因吧!

墨則需要用硯來承載。我國有名的硯有端硯、歙硯兩種。端硯堅實、潤滑。用它研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使書寫流暢。而歙硯因地熱和壓力的原因,形成不同的花紋和顏色,深受文人喜歡。文人對硯的喜歡衍生出一種文化,那就是硯銘。文人將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刻與硯上,以讓自己時刻記著。爺爺跟我講過,他起初討厭研墨,覺得十分費力和時間,還不如買已研磨好的墨水,但他後來在研磨過程中漸漸明白,研磨也是書寫的其中一個步驟,研磨過程中,聽到硯臺發出清脆的聲音,使他在下筆那一刻仍保持寧靜的狀態,也為他在寫書法的過程添了一份快樂。

說紙,當然要數宣紙。宣紙產於安徽涇縣,屬古宣洲,故宣紙。它堅密,柔韌,墨韻,人人喜愛。有一本書說過,文與紙,就像農民與土地的關係,文人們辛苦的耕耘,才有了我們今天燦爛的傳統文化,因此紙為我國的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宣紙起初是一張白紙,什麼字都能夠相容,才能演變出如今篆、隸、楷、行、草多種字體,就像中國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演變成如今屬於中國的文化。

人有雙腳支撐起整個身體,樹有粗壯的根抓緊泥土,而中國傳統文化亦有其根在背後將整個文化撐起。而我在這文化根源悟出的道理使我浮躁的心沉澱下來,讓我開始抓住中國文化的根,我慢慢發現科技發展迅速,全球化令有些國人鬆開這根的脈,我這沉澱下來的心告訴我要行動起來,告訴大家要緊緊抓住這根,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