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中華文明

「一個時代的文明成為下一個時代的肥料。」而身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否承傳了上一個時代的文明?那麼,何謂文明?

文明,顧名思義,「文」——文化、文采,「明」——光明,即是對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對人文精神的一種表現。

唐君毅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提到,「我們中國的文化精神,即重人的精神。」文明是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人的精神文明,那麼人的精神文明又是如何達到的呢?

首先讓我們追溯回古時代,古時簡潔之語言——「文言文」,語句雖短,含義卻深,古人能用寥寥幾句話語而帶出深遠、深刻的道理,這便是該時代的文學藝術。若是說起「文明」的代表,即非孔子的「仁學」莫屬了,正所謂「克己復禮為仁。」欲達「複禮」,惟先克己,欲克己,惟先達至精神上之「文明」——正確的思想,才能做到行為上之「文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若想令行為舉止合乎文明禮儀,那便應遵循「五倫」之間的關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婦敬愛關懷、朋友誠信不欺,再將這些觀念「愛屋及烏」,推己及人,以小化大。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便提醒著我們,人與禽獸在供養父母上的區別是在於精神態度上的不同。而在現代,不少人仍是用錢來「孝順」父母,平時對父母不理不睬,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錢可以拉近自己與父母間的距離嗎?這種方式又與那犬馬有何區別?當父母責備時,對父母冷暴力,整天在家中聽音樂,戴著兩條「天線」遮罩父母的言語,這說得上「孝」嗎?

現今社會倡議人們做個「文明人」,可當我們過紅綠燈時,為什麼仍有那麼多闖紅燈人士?為什麼這個稱為「文明社會」的國家中仍有許多小偷、詐騙人士?為什麼生活中仍有那麼多的背叛、謊言?為什麼仍有那麼多人不能「克己」而出口成「髒」?

恩格斯曾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質素。」但這個以文明古國著稱的禮儀之邦,現今的文明體現在何處?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又跑去哪了?

2003年,中國商家製造劣質奶粉令100多名嬰兒變成「大頭娃娃」;2005年,中國某些商家的食品被檢測出「蘇丹紅」致癌化學成分;2012年,十二萬箱含氯處理水的可樂問題飲品未經氯檢測便流入市場。

隨著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發展猶如一團越燒越旺的火,人們的經濟水準也隨著這團火不斷的升溫,但正因此,部分人的思想卻隨著經濟的升溫而逐漸融化,他們開始整天碌碌無為、吃喝玩樂,完全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與傳統美德脫節。

這種種都與古時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文明,被遺忘了嗎?


林翼勳博士評語

多引證名家以聘論,便見意含飽滿,復有一己感慨,非無病呻吟之文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0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