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區

禁區。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甚麼?是足球場的禁區,還是恐怖小說裏學校的禁區?對我來說,是世間定下的種種禁區。禁區一字,就是禁止人們去的地方或區域;而世間上的禁區則更多是人們日常的言行舉止。例如:不得在公眾場合說髒話、不可以公然羞辱他人、不得同性戀、不可偷盜等等。既可以是法家的法,又可以是像儒家的禮。我認為這些社會禁區就是道德禁區,有時不到「法」那麼絕對,但社會彷彿的禁區了,成了一個無形的禁區。

這些是人為定下的標準,但除著時間或文化總會改變,以上面的同性戀為例,在西方中世紀時,若有同性戀被發現就會被處死,因為他走進了基督教的禁區。但再看看久遠的古希臘時期,當時正興盛「男寵」文化,男男在一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連哲聖蘇格拉底也不例外,他們不會覺得這是禁忌的事,而是一種正常文化。由此我們可以問,到底世上存在一個絕對永恆的禁區或禁忌嗎?儒家認為有,需要才要學習仁義禮智,以免走進仁義的禁區,犯下大錯。以日本第一位將軍源賴朝為例,他為了令自己的地位變得絕對無法動搖,就殺了為自己上刀山入火海的弟弟源義經。可見他為了權力完全踏進了道德的禁區,被後人立為千古大罪人。

因此若不想踏進道德的禁區,孔孟就提倡要克己復禮為仁,不為利而活,而是為仁德而活。

但我們又有沒有想過,其實這些禁區並不是絕對的?莊子曰:「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意思是當你分別甚麼是好與壞、對與錯、禁區與否的時候,固有的蓬之心就出來了,然後原本和平的人間就出事了。以上述的同性戀為例,中世界為甚麼要立它為禁忌呢?你這不是把人家幸福強行毁掉嗎?看看人家古希臘不也正常發展嗎?所以老子說「是故眾人皆知善之為善,斯惡矣;皆知美之為美,斯不善矣」當一個絕對的標準或法例或想法出現了,不管初心是為了益民也好,它也必定會令一些人默默受苦。例如當你定下偷渡時要絕對禁止,以防有人被偷取物品,但偷盜到絕對是壞的嗎?以義賊石川五右衛門為例,他當時所處的環境是貪官治理的世代,平民們都沒有足夠的食物,所以他每天早上也會裝成商人打聽情報,然後晚上到貪官宮中偷取食物,然後救濟蒼生,分食物給其他人民吃,把自己的需要放到最後。可惜這樣的義賊最後被以烹刑處死。

我並不是說偷渡是正確,而是希望大家能反思偷盜是否絕對的錯。故老子認為一切也有兩個面向,萬物是相對而成,不存在絕對的禁區。

道家不只是希望你能從固有執著的禁區走出來,也希望你能把平日認為絕對的好事反過來設想成禁區。以推行仁義為例,莊子曰:「是以仁義繩墨言衒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葘人。」意思是當你不斷把仁義推行給他人時,其實只是想借別人的不好去炫耀自己的正確性,莊子叫這種人為「葘人」,意為災人,會帶災難到他人的人,故要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那你可能又會問,強推仁義是成了禁區了嗎?那看到一些不義之事,就不能發聲了嗎?不是的,佛家《心經》說:「故無無明,而無無明盡」意思是不要執著任何的一種想法,剛才的「葘人」也不例外,沒有一種絕對的禁區,若能做到中庸之道或許就好了。


林翼勳博士評語

論述平實,合乎人情,再引先哲語以證,便易使人入信。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