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無用

  • 作者: 鄺淑敏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2-3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讀書是甚麼?」相信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會回覆說:「上學或是接受教育。」更甚者說是給老師「折磨」,總之不是甚麼好東西。現在,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上述所有觀點皆是偏頗之言,眼光過於短淺。那既然讀書不會拘泥於上學,甚麼是讀書呢?讀書是泛指以閱讀的方法,以提升個人品德技藝,因此應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不局限於上學的時期。一個讀書的人,懂得從書中找尋答案,從書中認識世界,更高階者便能以書為鏡,改善自我。因此,讀書所帶來的收獲是不可量化的。

讀書可提升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洞察力。看待世界和事情時不會以傳統思想中的糟粕去解決問題,而是更多以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去分辨是非,並總是自問為甚麼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做的意義是甚麼?試想一下,一個思維遲緩的人在現今社會中生存,很容易遭到小人的陷害。雖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啊!相反,一個有讀書的人便會懂得「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能夠察覺到奇怪、不合乎常理的事,不置自己於危險之中,從而提前作出應對和預警,便能達到保護自己的效果了,讀書的好處也自然高下立見了。

讀書更教會我們一個現今世界上很多人都缺乏卻很重要的特質——保持自己的思考。社會科技的發展可謂是一日千里,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例如搜尋資料變得方便和快捷,只要上網便能找到任何想要的資訊。但,正因為互聯網發展得過於迅速了,人們處於被資訊覆蓋的世代,無法自立。更甚者,難以保持自我,而是隨波逐流,迷失在白雲蒼狗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而一個讀書人,便能做到悠然自在,站穩陣腳。因為他們懂得明辨是非,知道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有自己的立場,不會輕易地被他人影響,從而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當一個社會多了明白事理的人,那這個社會的風氣怎會不好;而社會風氣好了,國家發展也自然好。因為少了不公義的事發生,人民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知道去做對國家有利的事,國家怎會不好?

而讀書除了能破眼前迷霧,更教會了我們「愛」。夫妻之外、朋輩之愛、父母之愛,這些都是為甚麼我們是人異於禽獸的證據。禽獸為了繁殖而找伴侶,然後生孩子;人卻會為了愛,而去找伴侶而生孩子。一個無愛的人,如同行屍走肉,因為他們的靈魂已不在,只餘下軀殼在人間行走。讀書能助我們懂得愛、學會愛、表達愛,例如從古文中我們能得知「黃香溫席」的孝行,欣賞並學習她的行為。其此,感恩也是愛的一部分。一個懂得感恩和知足常樂的人,通常都會更加快樂,使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無窮的光彩。因為他們不易被挫折打倒,不憂慮過去與未來,只做好現在的事。因此,你還認為讀書無用嗎?

當然,一件事總有其反面,尤其是現今萬事以利為先的時代。便有人提出了「我辛辛苦苦讀書,結果名沒撈著,利也沒撈著,豈不是魚和熊掌兼失?而且『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為何非要讀書不可呢?」是的。沒錯。若你只是為名利而讀書的話,那讀書確實不一定能幫到你。但如果讀書是求知欲所致,於是我翻開書本,渴望它給我解惑,那種滿足感是不可替代的,這與得到無上的財富和名利後的那種空虛寂寞是不一樣的。我活著,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我渴望了解更多這個世界,於是我一生都在尋找答案,然後從中感到喜悅。因此,相比起腰纏萬貫的人,我每天都活得十分充實。這是錢財所不能給予的。而讀書更能使我們找到讓我們為之努力,付出一切的夢想。因此我不願做快樂的豬,而做痛苦的人。追尋夢想的過程是痛苦並快樂的,但正是這些波濤造就了我們酸甜苦辣般甜的人生。因此,讀書是有用的。

所謂讀書無用,皆是片面之詞。讀書於個體的意義是使我們活出自己的意義,不辜負這僅有一次的人生。讀書為人與人之間建立一個互相理解的關係,而當一個一個的社會連結起來後,便成為了一個國家,一個世界。讀書怎會無用?只是有讀書的人太少,因此才被世界上太多沒讀書的人淹沒在這茫茫人海中。


林翼勳博士評語

正反論述以破「無用」之說,便是具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且深入探索所得之真知灼見。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3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