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一聲聲的「為你好」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左右了我們的選擇。別人會對我們說,我們也會對別人說。但是,這真的是「為你好」嗎?

當你說出「為你好」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別人的真正意願。當父母說「為孩子好」的時候,又是否考慮過孩子的真正需要呢?

在很久之前,有一篇熱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爭議,那就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張易文在高考中得到353分,上了一個專科。一般十歲的小孩還在上四年級,而她已經參加高考了。張易文的父母「為她好」,認為學校學習的程度太慢了,因此都讓她在家中自學。僅僅是「為她好」就為她規劃了整個人生,也許張易文並不想要這種人生呢?一個十歲的孩子大腦都還沒發育完全,你就要求她完成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假使她和普通人一樣按部就班上學,以她十歲就能達到這樣的成績,未來的分數定不遜色與現在。因為父母「為她好」,就可以操控她的人生,讓她無法體驗學生時代的生活,真的是為她好嗎?

一句「為你好」似乎可以掩蓋掉所有的過錯和理虧,在父母做錯時總是會說「我只是為了你好」。是啊,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那你又有甚麼理由來怪我呢?難道你那麼不知好歹嗎?一句話就扭轉了勝負局,一句話就能讓自己有了底氣。

有一個小故事,我喜歡蘋果,而你傾盡所有給了我一車梨,這並不是我真正需要的,因此我並不喜歡,你卻說我不識好歹,因為「為我好」把自己的所有給了我。但也許並不需要你傾盡所有,只要你給我一個我喜歡的蘋果就足夠了。雖然一個蘋果對於一車蘋果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因為我需要它,那麼它的價值就遠高於那一車象征著你所有的梨。

「為你好」是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真正明白對方的需要,是在尊重他人意願的基礎上為他人提出建議。而不是把你以為的善意強加在別人身上還要強迫對方接受,「為你好」不是以愛為名的藉口。

同時,「為你好」也是建立在真正想讓你變好的基礎上的,我們應當嘗試與對方溝通和互相理解,而不是以「為你好」一句話就將所有話代替。也許我們應當在筑起的圍墻上架起一道名為理解的橋樑,以真誠溝通代替「為你好」這句話。


林翼勳博士評語

「為你好」當以理解先行,原則淪為強迫表受,有損他人自尊。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3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