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與取捨

芬蘭導演的著名短片《最後的編織》,當中的主角一針一線,密密麻麻的針頭是自己親手所縫上去的印記,是自己有所付出的證明,這也是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在編織的過程中她是否沈浸在當中,廢寢忘食,認為自己現在所付出的一定有所回報。

在畢業後,人生的規劃正要開始,準備大展鴻圖,那是我們所追求的。一段美好的戀情準備開始,兩人能相敬如賓,美好的生活正朝著我們招手,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這一生實在有太多想追求的東西,如果我們墜落在一個眼前的點上,無法自拔,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這是值得嗎?在廿一世紀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每天就面臨無數的選擇,為了跟上世界潮流,為了不被社會遺棄,但我們必須掌握有一項的「態度」,那就是——學會取捨。如何取捨?什麼時候取捨?也是我們所需要琢磨的。

需要作出取捨是因為在追求中過於的執著。執著在某一個方面是讚揚一個人決心的多少,亦是一個人恆心的具體表現。很多人都喜歡別人說他是一個堅持的人,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在執著同時又錯過了多少。執著又帶有雙面性的,這取決於自己的理解程度,有時候自己明明知道沒有結果的,但還是依舊不肯放棄,不肯接受現實,以為自己的堅持會換來回報,甚至是獲得同情。這樣的堅持並非是執著,而是「固執」。因此,在取捨時,我們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準確的判斷,如果毫無方向,最終只會讓自己墜入深淵中。

取捨的背後是人們無數次的內心吶喊,經過深思熟慮、確定清晰的目標,才可呈現不凡的人生。一代英雄關羽捨棄了榮華富貴,捨棄了錦衣玉食,捨棄了「漢壽亭侯」,而選擇「千里尋兄,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成就了他千古第一忠義英雄的美名。女中豪傑花木蘭捨棄了安逸的生活,捨棄了身邊的親人,捨棄了女兒之身的禁忌,而選擇了「願為侍鞍馬,從此替爺徵」,最終成就了她巾幗不讓鬚眉的佳話。

取捨的失敗也源自於固執,以及盲目的自信,蒙蔽了雙眼。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崙。他追求擴張法蘭西的領土,率兵嘗試征服歐洲大陸,卻因過於自負,導致沒有清晰的計畫,在取捨間他太過執著於勝利的榮譽,使他在滑鐵盧戰爭中一蹶不振,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而香港也正陷入取捨的危機中,香港政府原本是為了追求法律的公正以及修理漏洞,但因為香港過往的社會結構所造成的深層矛盾而引發一系列的漣漪。吹開喧囂的政治泡沫,修例風波的背後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在許多青年人中,未來失去的亮色。我們有是否能即時的作出取捨,再與人們之間建立更清晰的目標去追求呢?

總括而言,追求與取捨的真諦,是我們能理性的分析眼前自己所作出的選擇,能在選擇前設立好清晰的目標,以及能一刀兩斷的決心。「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能作出正確的追求和取捨,才是我們人生中奮鬥的目標。


林翼勳博士評語

表出兩者之互為關係,身在其中,懂得以理性去分析,作出一己之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