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

「由於有所共鳴與傳承,人類才不至於過分地迷失和繞圈子走老路,由於有所區別,人類才會有發展。」這句名言出自著名當代作家王蒙,意指因為我們有著人類的共鳴和承傳,才不至迷失目標,也不會因此而重蹈覆轍。上述的名言所言甚是。然而,人類在承傳不同文化的同時,也需要加以創新,以不同載體保留傳統,文化才可歷久常新,由是觀之,承傳跟創新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更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在學習上,不論文學、算術、天文、地理,我們哪裡不是承傳了先人所累積的智慧,並以創新思維改正從前的錯誤,促成今天的進步?知識與文化從來都不會無中生有的。而成功的創新思想和改革也不是無從依據、憑空想像可得出的。如果空有創新而沒有承傳的依據,學習就如沙上建塔,實質海市蜃樓,飄渺無實。如果只有承傳而沒有創新,學習只會像石頭遺跡一樣,枯燥無味,而且毫無進步。由此可見,為學之道必須繼承與創新並行不悖。學習如是,治國如是。

在歷史方面,滿清政府可說是未能掌握繼承與創新並兼的重要性。清朝守舊封建的思想和制度,令原本是文明古國的天朝故步自封,他們把自己的國界封鎖起來,反對並壓制所有改革派的聲音和思想,他們只懂承傳上一代留下來的文化知識,不懂得創新改革。最終,在晚清腐敗的時期才如夢初醒,臨急抱佛腳,推出不同的運動和政策,但是可惜正如《早發白帝城》所言:「輕舟已過萬重山」。清政府不能力挽狂瀾,保不住幾百年的江山。可見只有承傳欠缺創新的是一個自尋死路的例子。相反,中國六十年代文革的紅衛兵跟清朝的做法卻大相徑庭、各走極端。他們追捧送舊迎新,以暴力推翻舊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甚至摧毀文物等所有從前承傳的一切,換來新文化的光景。最終,在一輪批鬥過後,換來的只有衝動、魯莽所帶來的懺悔和慚愧,以及中國內部剩下的爛攤子。承傳與創新需要相輔相成,除治國之道外,這個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俯拾皆是。

沒有了承傳,創新就沒有依據,就像繁花沒有了莖根,大樹沒有了泥土一樣。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學世界,甚至中外歷史當中,繼承的踪影皆有跡可尋。我們所學的一點一滴,一字一墨不就是承傳所帶來的嗎?如果沒有了它,我們哪有前車之鑑,那可引以為誡,避免重蹈覆轍?回應前文,人類應該感謝它,因為有它的「引導」,我們才不至於繞圈子走遠路。現今香港在文化保育方面欠缺的正是繼承。經常有人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是政府卻無動於衷。在喜帖街重建項目中,我們正正能看到香港政府所欠缺的文化傳承,縱使他們曾承諾保留喜帖街的傳統文化氣息,但是,今時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一條平平無奇的商業街。沒有熙來攘往的人們、大紅大紫的喜帖、充滿人情味的叫賣聲。

另一方面,沒有了創新,承繼就像失去了它的推動力。正如耀日失去了光芒,大地失去了生命力。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繁榮安定,工業革命、科技革新、文化創作,哪有一分一毫不是我們祖先經歷了無數次創新而帶來的?如果沒有創新,我們永遠也不能邁出文明的第一步,永遠無法進步。近日,從全球競爭性排名中,我們可看到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不足,縱使政府曾承諾從「凝聚社會以創新科技為未來重點及發展策略,致力吸引全球創新科技人才,營造積極創新氣氛」等方面發展,但是我們還未能看到當中顯著的成效。只吃老本,不思進取,也是死路一條。

對於香港的不足,鄰近的日本以繼承與創新並重,實可作為借鑑。創新方面,日本比較注重產業整合、重組、創新、研發環節,香港則比較著重地產、基建和城市化。日本機器人產業在從前研發工業機器人,現今已發展至服務機器人,以適應老齡化社會層面的需求,他們甚至在健康醫療、智慧住宅、汽車、食品、水、空氣安全領域等發展。但是香港卻完全沒有這些發展的意念。在繼承方面,日本在諸如建築、雕刻、繪畫、園林等幾乎所有的工藝領域,都以現代化的包裝結合傳統內涵,開闢其獨特的風格,不致流於商業化,非常值得香港借鏡。

最後,我認為繼承與創新就像道家中的陰陽太極般,他們不是對立,而是相生的。一黑一白,一陰一陽,互補不足,互相牽制,卻缺一不可。他們平衡,萬物就得以具興,他們失衡,萬物就會滅絕。從學習到治國之道,再到生活文明,我們無一不需要它們。繼承與創新毫無疑問是相輔相成的。


林翼勳博士評語

多方稱引析論,以見繼承與創新乃相生互補,其中設喻亦恰切。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8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