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獨居老人所見有感

「咯咯咯」站在門口核對手中的名單並用力地敲著門。門開了,迎面而來的是八十六歳的陳婆婆。陳婆婆是一位獨居老人,長年住在公屋,蓬亂的灰白頭髮下是一雙陷在眼窩裡憔悴的眼睛,古銅色的臉上長滿老人斑,深深地刻著一道道皺紋,單薄的身子依靠著一根幼細的手杖。看著面前這位老人,心頭不禁一酸。 「是義工啊,好啊好啊,快請進!」陳婆婆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

一進家門,只有幾件陳舊生鏽的家具,令我吃驚的是頭頂上那一大片發霉的天花板,旁邊一些雜物更是堆積如山,把窗外一線的光源都給遮住了,牆身也很潮濕,空氣裡充斥著嗆鼻的藥水味和霉菌的味道。卧室是一張雙層床,上層放滿一箱箱的東西,大概也是些不常用的雜物吧。我皺了皺眉,心想:陳婆婆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呢?

陳婆婆提著手杖,一拐一拐,蹒跚地走到旁邊的椅子坐下,我們也緩緩坐在陳婆婆提前準備的椅子上,有個義工好奇問她上層床一箱箱的是甚麼,她先是沉默,然後又笑著說:「那是我老伴的舊物,八年前他一直高血壓,最後心臟衰竭,去世了!我怕自己睹物思人,老花眼又經不起折騰,就把他的東西收起來了。」說完陳婆婆眼眶雖有點泛紅,但臉上依舊保持著笑容。我見狀趕緊拿出先前準備好的物資放進廚房,試圖轉移陳婆婆的注意力。又有義工試探著問陳婆婆子女們是不是都很少來探望她,只見陳婆婆連忙笑著為孩子辯解說:「我呀,有四個子女,他們各自都有家庭,有孩子要照顧,工作也繁忙,不過還是很孝順的,每個月都會給我零用錢,一有時間還會輪流抽空來探望我。」我看了看名單上的備註,上面明明寫著陳婆婆的家人光給錢但鮮少與她聯繫,然而陳婆婆依然還在維護子女。

聽到這些,我心裡真是百感交集。也許作為子女的應該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甚麼!難道父母最需要的就只有金錢嗎?無可否認金錢很重要,但有些事情卻不是金錢能夠替代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七八十的老人家來說。看到陳婆婆那種清醒卻又無奈,孤獨卻還要袒護子女的眼神,我覺得她們更希望的是子女們能夠陪伴左右,哪怕只是簡的聊聊天,甚至只是靜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孫滿堂,哪怕就在家裡吵吵鬧鬧,老人也會很滿足的啊!

這時一個義工姐姐突然插了一句:「陳婆婆啊,您的房間太潮濕了,這對身體筋骨很不好的,要不幫您申請買台除濕機吧!不用花很多錢的。陳婆婆立馬說:「不用了!不要再麻煩你們了!你們也忙,能夠不時這樣來探望,我已經满心歡喜,錢我有,但我想存著以後留給孩子們,他們本想幫我裝修房子的,是我阻止了不想買這買那,都這麼老了,還能住多久啊,我是巴不得想早點去天堂找老伴呢!」陳婆婆手指著雙層床上面的方向說:「你們看看左邊那一箱是他生前給我寫的所有情書;右邊那一箱是他給我買的所有節日禮物;呵呵……還有我現在坐的這個位置,他在的時候一有空就還會站在這後面幫我按按肩頸呢!真是謝謝你們的好意了,我喜歡也習慣了這房間的一切,這裡有我很多的回憶,不想有改變。」我和幾個義工姐姐對視了一眼,沒再繼續這個話題。我們聊了其他,還幫陳婆婆整理了些垃圾,坐了兩小時便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陳婆婆的一些話令我反覆思考了很多。難道人到晚年都應該是孤獨的嗎?雖然老人家會有很多自己的固執和堅持,也有各自喜歡的生活方式,但我相信每個人還是希望有個溫暖和熱鬧的家。陳婆婆雖沒跟家人住在一起,但心裡卻還在為她的孩子著想和打算;房子雖簡陋卻有著美好的回憶和深情的思念;雖一個人住卻還有那麼樂觀的心態,不怨天尤人!有時候長大了的子女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留下了讓年邁的父母獨居,老人們要默默操勞生活的同時,內心還孤獨寂寞。雖然你們是去追尋屬於自己更美好的生活和夢想了,但越是把你們教育培養得越出色,子女們是不是更應該帶著感恩和報答的心情,去陪伴和照顧父母最後的餘生呢?就如書上所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待」不正是這個道理嗎?盡孝須及時,別等自己領悟一切的時候,就都已經來不及了啊!

在這個物質富裕的香港,長者的貧窮率高達35%,大概有四成沒有子女供養,其中還有很多與世隔絕,自生自滅地孤單過活,實在急需支援。其實「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應該多珍惜跟家人住在一起相依相伴的時光,更應學習感恩圖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可以一起多參加義工為老人服務,為孤獨長者送去多一份溫暖,為社會多付出一點點綿薄之力!


林翼勳博士評語

通過作義工服侍老人,更深入了解老人的困境,並非金錢,而是親生子女的關懷與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