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把雙刃劍

不知道為何,問起人類一生都要攜帶著的一種情感,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憤怒。憤怒與生俱來,嬰兒的第一聲哭啼,就是憤怒帶來的。從上古傳說的共工怒觸不周山,到現今的國家之間的暴力衝突,憤怒是一種由古至今,由小到大攜帶的、不理智的行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包括這個看上去有種野蠻氣息的詞語,憤怒其實是一種武器,可傷人,可利人,它的表達方式又有很多種有暴力的,有言語的,有文字的,其實我們一直是「武器」的使用者,我們應將它的規則、用法了然於心。在認為該使用它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使出這把利劍,在認為應該隱藏起來的時候,也會安然地將它藏在別處。

憤怒會使人發昏,與理智漸行漸遠,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無可挽回的事情,這個事情是會使他人受傷,乃至喪命的。世界上很少有因為 憤怒使問題獲得解決的;相反。憤怒常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憤怒時,極而言之,極而行之,沒了後退之路,沒了迴旋餘地。本來有理,反而變成了沒理;本來小事,結果鬧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古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話說吳三桂便問正在逃亡的家人,自己的妾是否安好,家人回答說被闖王帶走了。此時,吳三桂勃然大怒 ,厲聲吼道:「堂堂大丈夫,區區一個女子都保護不了,還有何面目見人!」隨並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借兵攻打闖王。而後,吳三桂在憤怒之下將自己的江山出賣給清朝政權。這導致在明末清初整個社會動蕩不安,不少百姓死於戰爭之中,死於饑荒之中,而在後來的清朝統治中也證實了清朝的腐敗,因為個人的憤怒而導致正國家的經濟落後,百姓流離失所,在後來,吳三桂雖然也自己承認愧對於百姓國家,但也是無濟於事,因為個人的憤怒而上升成了國家的損失,這一切都是因為憤怒造成的。

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傷害你的敵人,卻時時會侵蝕你自己的健康。怒往往由氣而生,氣怒損生是有科學道理的。人之所以會被「 氣」死,是因為發怒時會出現心跳加速,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往往會因為發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發生心肌梗死而導致殘疾。怒氣猶如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都可釀成大禍。古人說的「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就是這個道理。周瑜中了曹操的計,身中毒箭,雖然命是救回來了,卻不能生氣,後來周瑜想到自己在這三次計謀中都沒贏過諸葛亮,越想越氣所以怒氣攻心,活活被氣死。死時說:「既生瑜,何生亮!」接著一連大叫幾聲就死了,死時年僅36歲。一個文韜武略的將帥之才,浸潤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美丈夫,最後卻因憤怒而死,實在是可悲可嘆。

物極必反,憤怒既然是一把武器,那麼也有它積極的一方面。有一種憤怒叫義怒。正義之怒,當正義、公平、愛、和平受到感染的時候,才會爆發出來。義怒會受理性控制,由良知引導,面對苦難與死亡也無所畏懼。能發義怒的人決不會是沒有信仰的人,也決不會是沒有理智的人,更不會是道德墮落的人。因為義怒如鳳凰涅架之火,為追求永恆的價值,雖捨身而自焚,如飛蛾之撲火也再所不惜。

這種義怒是可以幫助整個國家發展,使人們警覺的,同時這也是每個時代進步的階梯,是鞭笞社會惡相的一劑猛藥。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裡存在大量針砭時弊的論調,他以刻刀般的文筆,鞭笞封建禮教,揭露近代國民的劣根性。有批判國人思想的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批判迷信的人血饅頭,他筆下的國人多數是醜態的、麻木的丶懦弱的,近代中國屢遭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民族危亡之際,他棄醫從文,認為中國人思想如果不能覺醒,中國就沒有希望。他的所有批判、筆伐都是希望能把沉睡、麻木的國人喚醒,啟蒙明智,激發人們的愛國心。他站於風口浪尖上,以憤怒為力量,掃清魑魅魍魎,冀望改造國民。他的文章冷酷無比,但傾注熱血沸騰,我以我血薦軒轅。這種義怒使全國上下的人民站了起來,重新認識了自我,這種思想的覺醒使整個新社會的年輕人散發著生氣,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憤怒也可以促進文學的發展. 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詩人,他的絕唱詩作《離騷》是在被昏庸的楚懷王聽信讒言貶放後而痛君不明,恨懷才不遇,在此境遇下所作。這樣的例子舉不甚舉,孔子被放逐而作《春秋》;司馬遷受腐刑後所作《史記》:倘若屈原仍做三閭大夫,能做出膾炙人口的《離騷》嗎?倘若曹家不衰敗,曹雪芹定在朝廷當大官,能有《紅樓夢》之曠世之作否?他們都是以自身的悲憤為靈感,但是不同於他人的是,他們不是向他人宣洩,而是用文字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這才有千古奇文的出現,為後世的文學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如何控制憤怒使它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呢?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限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憤怒其實就好像自己喝毒藥卻指望著他人痛苦,一個不會憤怒的人是庸人,一個隻會 憤怒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情緒、做到少發怒的人是讓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於運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管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則控制情緒,用理智駕馭情緒。以平和的態度來擺事實、講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對方心服口服。人們常道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外物所勞役。而詩人陸遊在失意時亦能吟詠「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學會在外界非議時亦能堅守自我,在失意中保持積極平和。歐陽修曾被人攻擊為狂放,這又如何?子號「放翁」,且看潮起潮落,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這是避免不良憤怒的第一層境界。

寬怒和諒解有時比傷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這時處理不良憤怒的另外一種方法,只要我們肯下功夫學會制怒的正確方法,他人會對我們的道德、修養以及理智、大度而發自內心的佩服。那時,我們自會達到「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的境界。揆諸往事,叔牙管仲丶廉頗相如,無數寬容之事流為佳話,至今仍令人動容。鮑叔牙不畏流言堅持舉薦管仲,更不管自己的立場,只為國家,儅其他人都在為他憤憤不平的時候,他深知其賢不及管仲,因此甘居其下,毫無妒忌之意,此般「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器量,為國著想顧全大局的胸襟,可堪寬容之典範。藺相如能容他人誤解,廉頗聞過能改,負荊請罪。二人互相包容,才得以成國家大事。試想,若藺相如在遭到廉頗及閘人誤解之時,大為震怒,與廉頗分道揚鑣,針鋒相對,沒有「兩虎共鬥勢不俱生」的通達事理,沒有「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寬宏大量,二人勾心鬥角,何來趙國之強盛?因此,唯有以寬容待戾氣,以風度納人言,才能懷有真正的君子胸懷。這是避免不良憤怒的第二境界。

上帝造人的時候,賦予了人多種情感,憤怒就是其中的一種。培根在 《 談憤怒 》 一文中提到,「怒氣就好像傾塌的房屋,它在倒下的地方留下一片廢墟」。這麼說來,憤怒的結果是很不好的,它把自己弄得不開心,也把身邊的人都弄得不開心。那麼,是上帝弄錯了而賦予人這麼一種糟透了的情感嗎?不,上帝沒有錯,人不能沒有憤怒.憤怒儘管會使人發昏,會有害自己的身體,但是合理的運用憤怒,也會幫助整個國家發展,如何合理的運用憤怒這就取決於你平和的心態和寬容的態度.總而言之,憤怒是一把雙刃劍,如何使用取決於我們個人,要記住的事有時候無謂的憤怒是解決不了認識事情的,正如培根所言:「如果靠憤怒靠吼就能解決問題,那麼驢將統治全世界。」


林翼勳博士評語

博採事例,反正論述,以明憤怒之利害,俾人知所應對。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