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未然

  • 作者: 施昊均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19-11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在漫漫人生路中,我們總會遇上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我們時常來不及準備,就被打得措手不及。當我們在事後想要挽回時,已於事無補。所以,防患未然重要於亡羊補牢。

防患未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總會遇見機遇一閃而過;在行色匆匆時,我們總會猝然和挑戰撞個滿懷。能否抓住機遇,從容面對挑戰,全看自身的準備充不充分。我們常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戰前部署戰術,培養精銳,才能在戰場上大潰敵軍,在突襲中有備無患。試設想,一支懶懶散散的軍隊,如何肩負起保衛國家的重任?在戰敗後,才想起平日訓練的重要,試圖彌補卻已江河盡失,僅留一聲空歎。可見失敗者總是後知後覺,選擇亡羊補牢,而成功者保持防患未然的心態,注重平日的準備,隨時迎接挑戰。防患未然的心態促使我們做得更好。在學習上,我們平時認真上課,考前仔細複習,疑惑的地方提前解決,才能在考場上「下筆如有神」,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上,防患未然使我們處處細心。每次出遠門時,都要檢查門窗、水電、煤氣是否已經關閉。在家中,注意留意公寓樓的逃生通道,檢查樓道是否暢通無阻。自身也需具備一定的逃生知識,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全身而退。在人生追求上,防患未然要求我們時刻準備好面對機遇與挑戰。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們整裝出發好過打赤足。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把握住機會,乘風破浪。機遇不會再次向同一個人伸出橄欖枝,失去的便無法挽回。相比於亡羊補牢,習慣於亡羊補牢的人便很難抓住機遇。一旦錯過機遇,他們就絞盡腦汁想要挽回,而在人生路上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但是,如今更多的年輕人持著亡羊補牢的心態。他們認為小事一樁何必費盡心機,本著自己三腳貓功夫就想解決問題,卻往往以卵擊石,不能洞悉事件背後錯綜複雜的真相。導致嚴重後果之後才醒悟,想要通過日後的努力填補上這個「漏洞」,卻已無濟於事。現在的年輕人吸毒率越來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這些年輕人對毒品沒有概念,事前對毒品沒有認知,也沒有做好功課,而在毒品的誘惑面前不能毅然拒絕,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咬下第一口禁忌的果實,卻墜入了無盡的深淵。在被毒品摧殘得面黃肌瘦後,才扼腕悔恨當時的無知。而此時,等待他們的是痛苦折磨的禁毒療程和突如其來的死亡。由此可見,亡羊補牢的行為與心態在面對慘烈的後果時是如此的無力且無濟於事。

防患未然,不僅關乎個人,也關係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一個社會能否抵禦住天災人禍的衝擊,憑藉的是否有牢固的社會基礎。中國曾與美國在同年發生過山火。在夏日炙熱陽光照射下,茂密的森林容易積聚熱量,點燃枯葉,引發大規模的森林火災。中美當局都派遣消防隊前往控制火勢。美方較中方消防設備更精良並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但中國消防隊卻僅用一個月便撲滅了山火,美國山火卻燒了三個月有餘,給人們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事後得知,中方在森林的管理中,安排有多個護林人看護森林,每日清掃樹下落葉並在森林中挖出一道道防火溝。在發生山火時,消防員可依據防火溝的佈局來更快地控制火情,減少損失;反觀美國,因管理不當而縱使山火蔓延。即使消防力量再強大,造成的損失也是無可計量的。說明事先做好準備,才能鞏固住社會基礎,在突發情況中及時作出反應。同時,社會的發展需要在穩定的基礎上步步前進。在中國的近代發展中,人民曾對西方資本主義持敵對態度,在「文革」的風波之後,在中國推行資本主義市場變得尤為困難。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前做了許多準備,曾多次出訪西方國家,與西方政治家、學者交流,在西方制度的選擇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回國之後,鄧小平先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政策,促進農業發展,穩定社會秩序,得到人民的廣泛支持。在此基礎上,他開始建立「經濟特區」試驗資本主義市場在中國的可行性。幾個經濟特區的成功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全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格局,中國高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難看出,社會發展也與防範未然密切相關。

當然,亡羊補牢並非不可取。在如今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我們做事總不能十全十美;在能力的限制下,我們也很難及時解決問題。此時,「亡羊補牢」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對於一個重要而不緊急的目標,我們可以選擇放慢節奏,先完成手頭上要緊的工作;對於多個緊急的目標,我們畢竟沒有三頭六臂,略微超出完成時間也不為過。「防患未然」固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與行為,但卻不能照顧到我們的方方面面。在超出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在學習中,課堂不理解的知識點,可在課後費點心思研究,同樣可以得到收穫;在生活中,我們在遇到生活難題之後,才會對症下藥,去學習相關技能裝備自己;在人生路上,全力衝刺終會力竭。「亡羊補牢」心態使我們放慢腳步,去做我們最終目標之外的事情,拓寬了人生道路的寬度。在社會方面,「亡羊補牢」有助於改善社會政策。通過政策實施後的反應,政府才能對政策作出調整,以更好的姿態服務群眾,使社會更加和諧。

「防患未然」使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在人生路上暢通無阻;而傾向於「馬後炮」的人總被困在同一個泥沼之中而停滯不前。同時,「防患未然」使社會更穩定,得到發展。一個做好萬全準備的社會必能在將來不可預測的風險中化險為夷;反觀,一個只懂得事後彌補的社會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滿,甚至掀竿起義。這樣的社會猶如風中殘燭,往往不堪一擊,而永遠地消失在滾滾的歷史巨輪之下。


林翼勳博士評語

以「防患未然」去表述一己之處事態度以及解決社會問題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