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畫有感

今日觀賞了一幅油畫:「彈結他的失明老人」,此畫是藍色時期的畢加索所創作。畫中一名衣衫襤褸的老人屈膝埋頭,將胡鬚深深藏入自己骨瘦如柴的胸膛上。他耷拉著頭,盤著腿,手上還抱著一把吉他。

孤苦,抑鬱而艱難。

——這是這幅畫給我的第一感覺,即使手上抱著能彈出美妙樂章的樂器,但表情依然黯淡。這就是圖中老人可慨可嘆之處。

——他不是始終沒有放開手嗎?

圖中的老人看起來痛苦不已,但他仍沒有放棄手中的吉他。或許他是為了手上的這把吉他,才弄到這般田地?

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但生活不全是藝術。一個熱愛藝術的人,除去生活中藝術的部份,或許就只剩下生活的苦澀了。

而圖中的老人,也許就是這樣的人。

我不由得開始思考,那些為了自己熱愛的事物而與生活抗爭的人,不也是這麼痛苦嗎?他們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但無論如何,生活都讓他們付出了很多。

我忽然想起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他是第一個發現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人。可是在當時,他的「同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因此,哥白尼在生活上遇到過很多挫折。

哥白尼在提出同心說前就已經貧困無比,但他依然熱愛天文。在提出學說之後,哥白尼遭到教會的人打壓,而他的朋友和親人皆受迫害,接二連三地離開他。

但是哥白尼依然沒有放棄天文研究,他到死都認為自己的字宙觀並沒有錯。而直至他逝世那時,幾乎沒有人陪伴著他。

而這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信仰和熱愛而與生活抗爭的人之模樣。

及此,我又想起一個同學,他是個非常熱愛拼裝大型模型的人。每當我探訪他家,總是能見到琳琅滿目的模型堆放在走廊的展示玻璃櫃裡。可是過了不久,我再到他家時,他的寶貝已消失不見。

原來他家人都對模型極為反感,更是經常訓斥和打罵他,讓他放棄拼模型而專心讀書。但即使這樣,當他談到模型時,眼裡總是放著光。

沮喪過後,依然要前行。

他從未放棄過手中的模型,因為這是他心中所熱愛、追求的東西。

而無論是我的老同學還是哥白尼,他們都跟很多人一樣,心中藏著一個執拗的老人。老師再怎樣不堪,也不會放下手中的吉他。

生活的無奈會讓人困惑,甚至抑鬱。這時我們所渴望和堅持的東西還會存在嗎?支在腿骨上的木吉他,那每一根弦所發出的吶喊,彷彿能告訴我答案。

無論如何,僅僅是孤獨而已。而跟生活貌合神離的人,一定是孤苦的。


林翼勳博士評語

證述某些道理,兼取古事與近例,不但人易信服,亦豐富文章層次,整體更有可觀。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0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