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雪梅

  • 作者: 羅汝同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7-11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那是最後一次,以中學生的身份,這寒假的機會,回到蘇州了。母親常說香港的冬天沒氣氛,也沒氣息,故每年冬天,我們也到蘇州那兒過。今年也沒例外。唯一不同的,是我抱著大包小包的溫習書本,繼續不眠不休地準備公開試。儘管如此,到蘇州的那一刻,我還是一如既往,放下一切,跑去小園林。見見我的「好友」,我的小雪梅。

我踏著厚厚的雪,踢著上面濕濕的泥沙。走到那眼熟的梅樹前。我發現,她越來越孤單了。從前,那是一整片的梅花林,現在只有這枝小雪梅獨秀於茶樹林下。茶樹的芬香,嗆得人厭惡,我只好坐在雪梅下,讓梅香保護我。「為什麼要種這種霸道且不優雅的樹呢?」我去年問過。家裏的長輩說:「那是因為茶樹香味濃,容易察覺。反正,梅花只有在冬天才開花,這麼冷的天氣,也沒有人想去看了。」可悲的現實。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雪梅的堅毅,眾人皆知。可是,人們好像都忘了。雪梅由古至今,提醒著我們,要如它一樣,在嚴寒的冬日,獨放異彩。諷刺的是,人們連去看梅的決心也沒有,連對抗寒冬出門的堅毅也沒有,更何況是人生的困境呢?我坐在雪梅下,盯著頭頂上繁盛的粉白瓣子,瞥見那滑稽的茶樹空禿禿的站著,不禁諷笑一番。心中卻又一陣哀傷,梅花即將消失了。因人對梅花的愛,消失了;人,應有的堅毅即將消失。

我暗忖,香港要是有梅,該多好呢!可惜沒有雪。是的,梅沒有了雪,就不會是雪梅了。梅雖然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二者要互相比較,互相爭艷之下,梅才會美。就像是最好的競爭對手,互相打磨。學習也當如此,有交流才有進步。貝索勒與普爾絲特是志同道合的化學迷,每天也為化學的問題爭吵辯論,喋喋不休,他們都在爭妍鬥麗的過程中學習進步與成長。比較交流之下,普爾絲特日後取得諾貝爾化學獎,也誠心感謝這位對手。學習不是自私的過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我突然想明白了學習的真諦,不禁喜悅!可隨即又傳來一陣哀傷。事實告訴我們,這種良性的交流正在逐漸消失。人們不過為一己私利而活,不論成人、學生、小孩,也是如此庸俗,不懂博愛。我們中華文化的大愛精神,是與梅花一起,慢慢地,慢慢地,即將消失。

一陣勁風吹來,輕盈的瓣子,揚揚吹落,滑過我的肩膊上、頭髮上、鼻尖上。嗅,香。是幽幽的香,內斂的香,一塵不染的香。素雅而不失大體,與那茶樹的塵俗不同。我愛梅,正如陶淵明愛蓮,愛其出於污泥而不染。在這塵土飛揚之地,不喪失純白的美。一年四季,能看梅花盛放的機會不多。正如自古以來,如梅花般耐寒者寡,但仍有屈原、文天祥、岳飛……他們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萬世皆濁的獨清。」我喜歡他們就如喜愛雪梅般。他們不會為了半斗米折腰,不會為萬鍾不辨禮儀而受之。有失本心。那份可貴純潔的本心,是要何處找呢?「微斯人,吾誰與歸?」我輕嘆。梅花即將消失了。究竟是因為環境的污染?人心太髒了?還是我們把那美麗的貞潔趕走了?

我站了起來,伸張雙手,折了一節梅,梅上的雪粉,灑到了我的面上,一陣寒冷不堪。我把雪梅緊緊的執在手心裏。我微笑,因為我知道,我手中的梅香至少留一整天。記得紅樓夢中寶玉與寶琴偷偷去賞梅,找了帶髮修行的姑姑要紅梅,姑姑剪紅梅給他們的時候,也一定沾上了梅香吧!想必姑姑會為這份贈人紅梅的美事,心裏高興呢!是的,傳統中華文化,帶點犧牲精神、奉獻精神。人折梅花,梅花沒有計較,反而把自己畢生的芳香,送給別人,毫不記恨,以愛服怨。送梅之人,毫不吝嗇,有福同享,分享才知快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怎會現代人卻如此吝嗇,如此不懂分享與愛人?是人們忘了吧,慢慢地,悄悄地,這心無私的心,也會與梅一起消失。究竟是因為環境的污染?人心太髒了?還是我們打那美麗的無私趕走了?

我擁抱小雪梅,驚覺它瘦了。我心慌,趕忙找了園丁來看看。「這梅看是病了,今年開到花,算是不錯了。你看,這茶樹強盛,少不免會搶點營養吧!」「那請你多培培土吧。我不想這最後一株的雪梅也枯了。」我輕嘆。

究竟為什麼?雪梅也即將要消失了。塵俗的濁氣,把梅香掐死了。多培培土吧,多點栽種這即將消失的堅毅、大方、高潔、大愛……傳統的美,活在雪梅之中。我拿起一顆雪梅的種子,放進口袋。我要把它帶到遠方,種下,種在眾人心坎上,使她華麗的影子,不會隨風渙散。


鄭子遴先生評語

舖排細密,描寫技巧不俗。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