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求同存異

世界是多元化的。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不同民族,不同企業...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下,不同人必然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思想和意見。正因如此,我們時常會遇上一些衝突。所以,我認為求同存異的精神無論對個人及社會都能發揮正面的功效。

首先,求同存異的精神會讓個人進步。它就像一個能接收各種意見及知識的平台,如果你願意將其打開,你就能從不同東西中學習,令自己進步。現今學校的小組討論練習中,雖然我們對題目的立場不會一致,但老師往往要我們記下其他同學的立場和論點論據。目的是什麼?就是讓我們可以吸收那些你認為是有道理的論點,使別人的論點成為自己的知識。至於不認同的論點,即可再討論中求和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論點。這不就是「求同存異」嗎?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在同學持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有多一個機會去接受其他意見,並把它們「據為己有」。相反,如果入門者一尾堅守己見,不肯開放自己,接納別人的意見,那麼討論就永遠不會有共識。所以在求同存異下,人的視野就會更廣闊,思維就會更多元化。所以由此可見,求同存異的精神可以使人進步。

求同存異的精神還可以令到社會進步。在決定政策時,只有求同存異,對各方而來的意見新開包容的手臂,才能取長補短,在各種各樣的意見下一同進步。以德國的難民事件為例,在2015年夏,大量中東難民湧入德國邊境。當時的總統認為他們絕對值得德國的同情而無限量的收容他們。但人們開始反對:原因是難民在德國經常展開犯罪行為,例如性騷擾、襲擊等,造成社會不安。但有另一批人認為做哪些行為的難民只佔少數,故政府應繼續收容他們。政府接收了兩方的意見後,就定下了一項令大家都滿意的政策:每年限制最多20萬人難民進入德國,並加強對難民的管治。從此以後難民所衍生的問題變小。所以因為德國政府當時能夠求同存異,在各方意見出找出一個共存點,問題才得以被減輕。由此可見求同存異確實重要。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求同存異」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求同存異,實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說求同存異,首要的是彼此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是在一個和平理性的環境下有一個意見交換的平台。前面提到求同存異的精神就像一句意見交換的平台,那麼尊重就是那道通往那平台的鑰匙。試想像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互相不尊重,彼此指責,那麼別說「存異」了,連「求同」也很難了吧?所以尊重是求同存異的首要前題。

在建立了一個和睦理性的討論空間後,我們需要找到彼此的共同點,加以延伸,以達致求同。在商議的意見中找出共同的一面可能會造成雙贏的局面。以新加坡政府為例,他們在發展城市的過程中受到綠色團體的反對,但他們共同點是打造一個健康的社會。所以找出共同點後,政府在發展的同時在城市大量種植植物,令綠色團體滿意之餘,又能發展城市。所以無論雙方的「不同」是如何難以接受,至少我們能先找出大家的共同點,為之後的「存異」鋪上一條路。

再求同後,我們要改變心態,用包容理性的態度接收不同的意見,以達致「存異」。意見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不一定他們的存在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新加坡為例,政府認為發展經濟能加速社會進步,鞏固世界的地位1,維持競爭力。但壞處是會影響環境。所以綠色團體就認為如果環境受影響人們的生活素質就會下降。面對兩種不同的意見,在找出當中的共同點後,為了攜手一同進步,我們要接受意見的多樣化,才能讓各個持份者一起令社會進步。試想想如果新加坡政府和環保團體在他們的不同相互相否認,爭拗,那麼他們勢必難以共同和睦地合作。受影響的是整個新加坡的發展。所以,學懂「存異」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如果不懂得「存異」不肯包容多樣性,墨守成規,你就難以跟上社會的節奏。

求同存異的態度就像通往進步的工具,沒有了他,我們就難以進步。所以我們要好好磨利這把工具,共同創作一片和睦的天空。


林翼勳博士評語

是篇多從正面闡釋,多番推證。更以「包容」為籲,是善論理者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