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事人類群體進步的基本。甚麼是求同存異?意思是一個群體追求著相同的目標,同時容許當中存在不同的意見。它能夠讓群體定下優良的決策,又能夠不斷改進原有的方案。

以我們的飲食文化為例,香港之所以有美食天堂的美譽,一切源於香港人勇於接受別人的飲食文化,又堅持不捨棄自己的特色。眾所周知,曾乃一介小漁港的香港早在清政府屢屢戰敗之後被割讓給英國,起初,中西的飲食文化有著碩大的差異,但經過時間的磨合,港人不想小漁港的傳統,也不排斥西洋的文化,做出菠蘿包、蛋撻等結合中西色彩的美食,成為現今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我認為「求同」和「存異」必須並重,缺一不可。只求同,不存異,會變成獨裁。如同我們的祖國,她是一個只許同,不許異的國度。凡遇異見者,必泯之,以劉曉波為例,他因政見與共產黨不相同而遭監禁,最後因患癌在醫院鬱鬱而終。正因為中國以消滅異見者為癮,方使沒有人敢提出意見,導致內地政治環境難以進步,官員為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所以,求同存異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無法分拆。

想達致社會求同存異,必須由個人做起,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多提出意見,但意見應具建設性,而非盲目反對或支持別人。假設大家都提出自己個人的理性建議,加起來必能勝過一個人想出來的決策。

若在社會中,我們的角色是領導者或掌權者的話,確實是誠宜開張聖聽,更要鼓勵在下者提出意見,不要讓天才的金玉良言被自己扼殺在搖籃中,失去定立良好決策的一個機會。

有一件事,是個人還是領袖都不應做的。就是踐踏、嘲笑別人的意見,即使別人的意見如何地庸劣、愚蠢,侮辱人家用心思考而來的意見都是不對的。何況為了不被嘲笑,許多人會因此避免發言,再一次將天才扼殺在搖籃之中,不同於上的,是這次並非領袖所殺,而是所有人一起殺掉了天才。所以,尊重他人的意見也是達致求同存異的重要因素。

或許有人會認為縱使我明白了求同存異的道理,別人也不明白,社會還是無法求同存異。事實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能夠解釋。不論是怎樣的難事,也需要有開始,只要我們開始,慢慢地別人開始仿效。俗語有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求同存異須由我們開始。

總括而言,求同存異是進步的基礎。一個社會或群體裏都需要容納不同的意見,因為獨個思考並不完美。如童謠《一支竹仔》中的其中一句:「花雖好要有蝶滿枝,月雖皎潔有未滿時」既然孤身隻影的思考並不完善,一個完整的社會便需要大眾的力量支持。


林翼勳博士評語

析論所持論證有正有反,且有眼前實例飲食以述,當地人當易生共鳴,可謂善為文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