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有人選擇我行我素,有人選擇合群而居。兩者應怎樣取捨?試談談你的看法。

在這百錦繁花的世界裡,總有些花兒是同一種類,聚集在一起,同時亦有些花兒在密密麻麻的花叢裡卻與別不同,特別突出。在人類身上,不難看到如此景象。有些人選擇合群而處,也有人選擇我行我素。那麼,我們該當成與眾相同的花兒,抑或與眾不同的花兒呢?

無可否認,在現今講求合作的社會,合群而處是踏上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元素。合群而處,即是與大部分人的步伐一致,融入他們的圈子,以被眾人所接受。相信大家平日在班中,也不希望被同學孤立、排斥,因而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與同學保持融洽的關係。

到你長大後工作,當你在公司中不合群,總是與同事或老闆唱反調,相信你的飯碗不免會搖搖欲墜的。擁有更高的職銜、更高的社會地位,固然講求實力,但人脈更是重要。憑一人之力,是難以攀上高峰的。但憑多人之力,攀上峰頂則容易得多。人脈廣泛,就如擁有無數神經線分支,組成緊密的神經系統。當你有需要時,只需要發出神經脈衝,其他分支接收後便能作出適當的反應幫助你。而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合群而處無疑是竅訣之一。你與眾人「同聲同氣」,他們便會易於接受你,跟你交個朋友。跟多人合作、打交道,就更易有更大的成就,有更明朗的前景。

為了合群而處,有人甚至會改變自己。聖經曾提及過:「人單獨不好。」人是群體的動物,會一起生活,沒有人是活在孤島上的。現今這個世界是地球村,彼此是鄰居。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大家也許會埋藏甚至改變自己不被接受的地方,例如缺點和陋習。為了有更融洽的關係,大家也許會為他人設想、易地而處。正如你平日保持自身整潔,也是因為避免有異味影響他人。群體生活是人的天性,沒有人喜歡被孤立。因此,有人選擇合群而處的同時,也會改變一下自己,以被世俗所包容。

至於我行我素,可以被理解成不理會世俗眼光,堅持己見,不為他人的目光而變改。在現今社會我行我素的人不跟隨眾人的步伐,而踏上另一條小路,總會被他人投以奇異的目光。過分我行我素,更會被視為異見人士,忽視他人感受,不被世俗所容。也許有些人總是認為我行我素是個負面的特質,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他們將「我行我素」誤解成「過分我行我素」而已。

《禮記.中庸》記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我行我素的人不受外界影響,依照自己的心意和風格行事,在急湧的激流中仍站穩陣腳,不被飛湍的流水沖走。你要知道,大部分人選擇不一定是正確的。難道法國大革命中殘殺貴族的百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猶太人的納粹黨員,抑或文化大革命中批鬥他人的紅衛兵,他們所做的也是正確的嗎?因此,面對大是大非,就要我行我素,堅守原則,切忌人云亦云。

在中國古代,我行我素的人皆被視為高蹈之君子,大多也是隱逸者,就如陶淵明和方山子般,他們不理世俗眼光,隱居山林,返璞歸真。不在大勢所礙下,他們意志堅定,具有主見,有自信,既獨立,又不失自己的風格,在一式一樣的繁花中,成為獨樹一格的一朵。

沒錯,我行我素的確有值得欽崇的地方。但在現今社會要我行我素,比古昔困難得多。在古時,科技沒那麼發達,通信沒那麼緊密,消息沒那麼靈通。因此,你在古代的叢林、孤島隱居,抑或打扮奇異、習慣奇怪,處於城外的百姓也未必知曉,很少會構成現今經常提及的群眾壓力。但現在只要你做了些大眾認為詭譎怪誕的行為,便會成為焦點,被廣泛討論,形成群眾壓力,所以一舉一動也會受社會趨勢所影響。而隨著趨勢行走,往往能被大眾所接納,有些更能因此獲得利益。正正因為如此,社會才會充斥著無數埋沒良心、見風駛舵的牆頭草與奉承者。以香港為例,試問諸位政府官員,哪位不是迎合中央的心意,並非為香港市民的福祉,而訂下諸般政策和作出某些言論?

在這個政治漩渦中,總有些人逆流而上,與洪水對著幹。他們對政府作出的不合理行為予以反對,不跟隨「大隊」,成為那「不合群」的一群。那麼,這是對還是不對?面對著歪理,當然要堅持己見,不能屈服於權力,做自己應做的事,乃擇善固執之我行我素也。在多麼凜烈的強風下,當其他花草被連根拔起、隨風飛舞時,謹記要抓緊泥土,對抗強風。

也許,你會問,那我應選擇我行我素,還是合群而處呢?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跟隨眾人的步伐並沒有問題,但盲目追隨一些謬論,而埋沒自己的良知,失去自己的風格,是萬萬不行的。在踏著別人的足印前行之時,別忘了自身的風格,偶爾看看四方,走的是否正途。當走錯時,即使面對著迎面而來的人群,也要堅持走出人海,踏回正途。

在百花齊放的花圃中,花兒總會迎向和煦陽光的懷抱。但當陽光太猛烈,即將連你的水分也蒸發走時,縱使在你身旁的花兒仍朝著熾熱的陽光,你也要側頭避過,才能成為那不枯萎、那堅韌不倒的花兒。


林翼勳博士評語

兩方面均有充份之論證,比喻生動,引經據典,推理亦令人入信。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7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