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車窗外的風景飛速地向後倒退著,坐在我對面的一家四口親昵地談論著今日的行程,旁邊的學生也拿著一本《小王子》細細品味著,唯獨我,雙手插在空空如也的口袋裡,百無聊賴地望著捷運的地面——平常的我一定忙著滑手機屏幕,但今天出門時,我卻忘了帶上還在充電的手機,才落得如此「慘狀」。不過還好台灣的好友提前告訴了我下車的站名,我內心稍稍踏實了些許。

到站了。

我首先找到了車站的服務中心,但看見乘客大排長龍,不想讓好友等待過久的我決定直接問問面容和善的乘客,畢竟在香港問路時路人不耐煩的回應始終讓我心有餘悸。

很快,我看到了一位準備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於是快步上前,用勉強讓人聽懂的普通話問道:「請問,一家叫……」我的思路和話音戛然而止:慘了,依賴聊天記錄和電話記事的我已然記不起和朋友約定見面的餐廳,更別說朋友的電話號碼了,我現在要怎麼辦?

「你是遊客吧?想去哪裡?我也許能幫幫你。」這位父親看出了我的尷尬,主動問我,我只好如實告知他我不記得了約見地點的事。然而他並沒有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反而安慰著我說:「這樣啊!這附近餐廳不算多,但一家一家找也是個「大工程」,你還記得甚麼?比如菜式?」「拉麵!」我突然想起朋友說這邊某家拉麵館我一定不能錯過。「哦,那一定是我家人常去的那家了,不過並不容易找,你有紙筆嗎?」「我有!我有!」只見小妹妹迅速從書包拿出白紙和文具,半分鐘後,我手中便多了一張「手繪路綫圖」——畫工雖比不上谷歌地圖的精緻準確,但絕對是我用過的最好的地圖。

謝過這對父女後,我很快地找到了那家拉麵館,與朋友見了面。

朋友得知了我這段「奇遇」後,不以為然地說道:「這在台灣很正常,我們是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嘛。」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麵上桌了。

「呵,真香。」素白的拉麵上點綴著紅紅綠綠的材料,白煙由碗中騰至我面前,再四散開來。我下意識地掏一掏口袋,記起自己的疏忽大意,繼而對朋友說:「借你手機讓我來『紀念』一下這時刻吧。」「紀念?」朋友詫異地問道,「為甚麼要用手機紀念?這種美味當然要用這裡和這裡紀念。」她邊說邊指了指我的嘴巴和心。我若有所思,開始認真端詳這碗拉麵,並趁白煙消散前,吃了第一口。這是色香味俱全的一口。往日的我「飯前相機先吃」已成了不可或缺的步驟,但精心擺放好菜式餐具,找好角度,修圖再發佈後,美食已不復在,面前有的只是冷卻乏味的主食。今天,我省略了這個步驟,但並沒有悵然若失的感受,反而是胃中暖意盈盈。

飯後,我與好友散步於附近的山水園內,習慣用鏡頭記錄一切美景的我,看著園內除了幾位手執相機的人士外,手中均空空如也。「這樣逛一圈後,他們還記得這些景色嗎?」「不記得吧。」朋友若有深意地笑了笑。「但他們體驗過,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親身地體驗過。若從頭到尾都僅是盯著相機屏幕,豈不是和看別人拍的照片無異?」我有點心虛,臉色緋紅。

經過這一天沒有手機的經歷後,我也許懂了些甚麼:體驗生活,本應注重親身經歷和感受,無論手機的解像度有多高,也無法媲美自身的感官,與人交流相處不也是這個道理嗎?縱使通訊工具上有千言萬語,也不敵面對面時的一個眼神,一個擁抱。只可惜在這個通訊技術發達的時代,人們用手機砌出了高高的城牆,不經意間將自己圍了起來,與美景和美食,甚至人的接觸都已被屏幕過濾。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不,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


林翼勳博士評語

筆,以帶反嘲之詳細道出不用手提電話之期間所感受。原來不用它才能過正常生活。反觀手機雖方便傳資訊,卻在人與人之間砌出高牆。此種深刻感悟非賴此縱肆文筆,得以充分表達。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7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