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訪蘇歸來

這一篇文章是由一位看過《訪蘇歸來》的一位讀者——謝毅先生所寫的閱讀報告。從他所寫的內容,我大概了解到這本書的內容:上世紀三十年代,時局紛亂,美國大蕭條,英國日薄西山,納粹在德國崛起,「進步分子」對前途迷茫,紛紛把目光投向蘇聯,視之為苦海明燈。那時候蘇聯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據說大獲成功,經濟暢旺,加上「各盡所能,各取所須」的願景,對思想單純的「進步分子」特別有吸引力。蘇共深明此理,遂廣發英雄帖,邀請他們到蘇聯參觀,見識共產主義的「優越性」,好讓回國後逢人說項,其中一名訪客就是本文的主角,法國知名作家紀德。

看過這篇文章後,我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他用了現今的香港跟共產主義國家作比較,並且在結尾時引述了作者想帶出的道理,這真的寫得很好。在文章中,他寫到了共產主義的現象跟我們香港的現象一樣,人們都失去了守望精神,但我就不這樣認為。我們香港的守望精神,還沒有蕩然無存。例如最近「築福香港」早前委託港大進行首次「港人助人指數調查」,今年四至六月訪問1104名15歲以上香港居民,調查他們過去一個月助人情況。調查綜合11種港人常參與的助人善行,93.2%受訪者過去一個月至少做過一種助人行為,逾30%人做過三種或以上。由此可見,香港人的守望精神不是像謝毅先生所說的已蕩然無存。所以,我們香港的守望精神,還沒有蕩然無存。這是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批評的一句。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6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