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少數族群得到平等對待?

「人人平等」可以說是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價值觀,但往往實踐起來,總是知易行難!究竟何為「平等」?以個人的看法,「平等」的真正意義在於「人人生而平等,人的價值並無高低階級之分,種族之別,男女平等、機會均一。」

說到「如何保障少數族群得到平等對待?」這可說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自古以來,各國不同種族的人民,由於國家經濟不穩、社會動蕩或一些個人的種種因素,他們離鄉別井,到處遷徙。由於他們遷移人數的比例,佔該地區總人口比例為小,故他們常常被忽略或孤立。就以香港的少數族裔,他們約佔本地人口5%,當中包括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及尼泊爾裔等。

人在異鄉,總覺得人地生疏,加上語言不通,文化的差別,自卑感的產生,因而容易造成很多誤解和衝突。但他們偶爾會在街上碰到同路人,感覺格外親切,彼此願意守望相助,因而在社會上組成不少的小社區。就以佐敦的小尼泊爾角落為例,在小巷內他們有自己的店鋪、餐廳、理髮店,他們自給自足,別以為他們是尼泊爾人,或是「過客」,其實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究竟我們應如何衝破隔膜,在這片國際文化薈萃的土地上為少數族群增添色彩?使他們在社會上獲得認同和得到平等的看待?首先,我們要學懂接受和尊重,接受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接受他們引進的文化,認同他們是香港的一份子。

他們既要承担社會的責任,同樣也應享有應得的權利。我認為一個開放的社會,無論任何階層,都應透過平等的教育機會,使各人能憑着能力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少數族群也不例外。而且作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政府是有責任照顧社會上每一個族裔,確保他們擁有平等發展的機會。政府可以主動調整各工作單位的入職要求,並讓市民習慣生活中有不同族群的人士,改善市民對他們的印象,提升我們對他們工作能力的信心,從而令他們能夠真正投入社會,達致共融。此外,政府亦可透過不同的渠道,鼓勵他們多參與本地的社團活動,讓他們更加了解香港人的生活和文化,提升兩者共融的可能性。政府更可以鼓勵他們各展所長,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和活動,幫助他們融入社會;鼓勵僱主聘請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或幫助他們創業,讓他們自食其力,這不但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担,更可將他們獨有的文化得以發揮。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努力為社會付出,讓我們覺得他們是香港的一份子,透過政府不同部門的政策,協助他們融入社會,發展他們獨有的技能。

如要達到「不同種族,同等待遇」,社會各方要彼此合作,相輔相成。大家應抱着開放的態度,從小培養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營造和平共融的環境,建立一家人的氣氛。政府透過建立多個平台,令香港人更了解他們,他們也開放自己,共同為社會提高生產力。只要彼此能踏出一步,香港社會必會更和諧安定。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