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父親一向喜歡釣魚,有天他告訴我這個漁夫的故事,我不禁想到追求快樂的秘訣。我聽完故事後,我心裡不禁問自己:「究竟甚麼是快樂?如何獲得快樂?」

我相信快樂是一種令人感到舒暢的情緒,是大部分人都一直追求的。就像是小孩測驗得到滿分,青少年與知己一同玩樂,成人在工作上得到上司的認同和鼓勵,老人享受休閒平靜的生活……這一切都令人獲得滿足感,從而感到快樂。但我往往發現,我身邊很多人都並不快樂,原因何在?

原來我們都像故事中事業有成的商人一樣,我們不斷做令自己不快樂的事去滿足自己。商人的願望是不用工作,過著輕鬆休閒的日子。但他卻選擇努力過忙碌的生活,用盡自己最年輕力壯的時間,花在自己不喜歡的事上,務求令自己名成利就,得到虛榮。在社會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努力工作,以存夠金錢,在未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過滿足快樂的生活。但他們不明白,把自己的要求定得愈高,距離快樂就愈遠。快樂來自滿足,把要求定得高,就愈難滿足;沒有滿足,何來快樂?若果大家能調節自己的心理,不要把要求定得太高,欣賞身邊的一切,你,就會發現:快樂的生活就在不遠處。只要知足,就會快樂。

在這個社會中,大家都把快樂與物質連上關係;物質豐富就等同快樂。但試想想,為甚麼那些富豪,既已得到人人稱羨的萬關家財、豪宅、香車美人,為甚麼還不滿足?那是因為人的欲望就像一隻永遠吃不飽的狼;當你得到愈多,就會想要更多,永不滿足。每天都在計算如何獲得更多的物質,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不能以物質計算,得到多或少,也不代表快樂以正比增長或減少。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褫奪人快樂的資格,不論貧與賤,富或貴,得到快樂的資格都是平等的,而方法也一樣,從生活中找尋樂趣;比起花大量時間改變環境,倒不如改變心態去接受現況吧!

那為甚麼故事中的漁夫能得到快樂的秘訣,過著理想的生活?因為他知足。他明白自己的限制,不追求更多、或不必要的物質生活。若把「半杯水」的原理應用在漁夫身上,在他眼中不是「只有五條魚」,而是「我有五條魚」。要滿足於自己擁有的、得到的,而非重視自己缺少的,這想法能令人安於現狀而不抱怨,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不丹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國家,不丹人民不是用國民生活指數去衡量快樂。不丹雖然貧窮,但每位國民都安貧樂道。他們崇尚自然、和平,只要生活達到這兩個要求,他們就感到快樂。就是因為他們知足,明白理想的生活是不必追求物質上的富有,不丹成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

反之,香港是一個重視經濟發展,追求豐裕的物質生活的城市。大家的生活都離不開沉重苦悶的工作,當學生的不斷發憤讀書,但不是為了渴求知識,不是因為對世界充滿好奇,而是因為想要一份收入高又穩定的工作。找到工作後呢,就勞勞碌碌地工作幾十年,最後百年歸老。這樣的生活既沒意義又沒趣,難怪各位都認為快樂就像天上的星星般虛無飄渺,難以掌握;我們香港人都像故事中的商人,我們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愉快又無意義的道路。

倘若大家不甘成為故事中的「商人」,就應去學習「漁夫」的精神,學懂知足常樂,學懂欣賞生活。

「在想甚麼想得如此入神?」爸爸問。「我想我明白追求快樂的秘訣是甚麼?」我說。「是甚麼?」爸爸又問。我答:「知足常樂。」我倆相視而笑。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