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方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孩子呱呱落地後,父母便成為一個羅盤,為這艘在汪洋大海中浮浮沉沉的小船指引方向,並能揚帆出海,步向康莊。難道,這不是一種理想的教養方式嗎?

當孩子年紀尚小,心智仍未發展成熟,在父母明確的指導下,他們易於建立追求的夢想,朝著目標前進。在中國歷史上冠以三大賢母之一的岳飛母親姚氏,就充分反映出明確的指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小時候,岳飛家裏一貧如洗,遂由母親親自教授。岳母在品德,思想上引導岳飛:忠君愛國,讓他學習武術,長大後能為國家躹躬盡瘁。及後,在國難當前,岳母在兒子脊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大字,意在叮嚀兒子要時刻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這對岳飛起到正面作用,成為他日後理想上的參考標準。最後,岳飛成為中國南宋屢立戰功的大將軍。岳飛的成就有賴岳母的悉心教導,這種教養方法就不理想嗎?

宋慶齡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令子女在耳濡目染下,培養出良好品性。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和蘇轍,他們之所以有非凡的文學成就和高尚德操,與其父母的家教密不可分。父親蘇洵,文學史上稱成「大蘇」,不僅文學名聞天下,而且博通經史和諸子百家,這帶給兒子文化的薰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童年時,母親程氏親自教授二人熟讀儒家經典,史書先秦兩漢名家等,為他們日後成為「唐宋八大家」奠下堅實的基礎。父母言行舉止已是一個明確指導的好例子,比透過言語更具體及有渲染力。

現今不少父母是民主型家長,給予子女空間讓其發展,認為這便是最好的教養方式。然而,孩子在成長階段對事物皆感好奇,如一塊海綿般吸收著不同的「養份」。在價值觀,品德建立時,父母不從旁教導孩子,孩子無法憑一己之力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他的一生。父母均想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便給空間子女發揮創意,卻忽略清晰的指導。雖未有即時反應,卻是對往後子女幾十年的路有深遠影響。

父母給予子女有自由的空間去發展,令子女能自主選擇。孩子可以依自己的興趣決定,興趣會成為巨大推動力,牽引他們積極向自己喜愛的方向發展,發揮小宇宙。如果沒有父母有敏銳的觸覺發現子女興趣,又怎會有子女的碩果纍纍呢!九歲神童沈詩鈞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以九歲之齡入讀本港大學,其父母可謂功不可沒。沈詩鈞父母發現兒子從小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父親便開始親自教授兒子數學,藉此增加兒子對數學的認知和了解。沈詩鈞父親表示,為了兒子能不斷進步,他會製造絕境使兒子不輕敵,明白驕兵必敗的道理。如果沈詩鈞父母沒有發現兒子在數理方面別具天分,如果他父親沒有絞盡腦汁去培訓兒子的專長,如果父親沒有對他明確的指導……沈詩鈞,他的父母當初給予他自由發展的空間,給他自己選擇。試問:他還會是今天的九歲神童沈詩鈞嗎?西方俗語說「天才需要培育,正如植物需要修剪」。父母如不能在子女年少時擔任剪草師的工作,好好指導子女,很容易埋沒了子女的潛能。

「三歲定八十」,有人認為父母早早為子女制訂人生路線圖,是扼殺子女的思想。不過,以母親主導管教出兩位升讀名牌大學的女兒──美國華裔「虎媽」蔡美兒。「虎媽」在女兒牙牙學語開始便進行明確指導:規定女兒鋼琴和小提琴的練習時間,嚴禁看電視,養寵物,玩電腦遊戲,參加課外活動等,甚至不准有科目低於甲級成績。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兩位女兒每門功課均獲甲級成績,也被譽為「音樂神童」!大女兒蘇菲亞,成為耶魯和哈佛兩間名校爭奪的學生。「虎媽」在女兒生活,學習,品德方面均有明確指導,令女兒在學業和藝術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現。當我們在爭議「虎媽」的教育方式時,女兒蘇菲亞說:「我認為你的嚴格作風讓我們更獨立,每個人似乎認為藝術屬於天分,但你卻教育我們,即使有天分亦需努力。」我想:沒有人比蘇菲亞更體會到「虎媽」的教養才能使她站上高峰。

反之,本港家長給予子女空間,但往往變成了過分的寬容和放任。子女年幼時,涉世未深,仍然不懂自律和判斷是非黑白。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孩子面對眾多的選擇更是無從入手,感到迷惘。此時,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小困難如學業成績無法達到父母要求,便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誤入歧途。他們在受個人情緒影響下,容易因誤交損友,不懂得面對而選擇逃避,最終沉淪毒海。因此,給予空間往往令孩子偏行己路,也可說是「慈母多敗兒」啊!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明確指導令子女從小養成良好品德與習慣。縱使子女長大後展翅高飛,若無父母當初為自己辨別方向,任由孩子獨自摸索。那麼,孩子走的路便會較崎嶇。在這資訊橫飛時,父母給予的空間反而令子女更容易迷失,不知該向左走或向右走。由是觀之,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較給予空間為理想。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