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自從我升上中學以後,我發現我的生活變得很不順利。小學成績優異的我,沒能入讀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在中學的生活裏,我找不到好友知己,和同學相處得並不融洽,還經常為了小事與他們爭執不休。再加上繁重的學業負擔,我覺得很難過,一直向父母抱怨我的中學是有多麼地不好。父母都費盡口舌勸說我要滿足於現況,接受現實,可我壓根聽不進耳,一心只想著要轉校。

於是情況不但沒有半點好轉,還愈來愈糟。一天吃完飯的時候,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對學校的想法和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故事的名字叫「最大的財富」,內容如下: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天來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嗎不高興?」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那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

「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幹不幹?」

「不幹。」

「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了,為什麼還哀嘆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

青年愕然無語,但看出他心有所思。

聽完此故事,我心裏驚呆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心中開始有所領悟。青年人想擁有更多的財富,可是他認為只有金錢才是財富,而忽略了自己本身擁有的財富──健康,活力,時間。他認為自己貧窮,那是他心靈上的一種匱乏,因為他只看向他所追尋的,卻看不到他擁有著的,正因為他的不知足,他抱怨自己的困苦,終日愁眉不展,反而浪費了現時最美好的一切,變得真正貧窮。

青年人的行為,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表現。我十分喜歡抱怨,一心追求更好的生活,卻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的一切,因此經常感到沮喪不滿。我有機會接受教育,我卻埋怨自己的學校學習環境不好,不能升上心儀的中學;我有同學一路陪伴著成長,我卻抱怨同學們難以相處,找不到好朋友和知己;我擁有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毫無保留、用心的教導,我卻怪責老師給我造成了繁重的學業負擔,令我難以喘過氣來……想到這裏,我才發現我從來不懂知足,只整天執著於實現自己不切實際的願望,而沒有好好運用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和青年一樣,我很幸福,生活很豐足,心靈卻讓我感到缺乏,使我不快樂。

我恍然大悟,頓時明白了知足對生活的重要與影響。許多時候。我們往往被自己的貪婪和不知足矇蔽了雙眼,看不到生活美好的一面,而只看到了我們缺少的,不順利的一切,於是,原本幸福美滿的生活便失去了它擁有的美好,而變得不再美好,人的負面情緒也只能有增無減。一個人就算只能流浪在街頭,可是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還有生命,還有時間,還有健康,還有活力,還有思想,他可以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去創造屬於他的一片光明的前途。只要一個人懂得知足,積極向上,感恩並珍惜和運用他的所有,這種思想便能徹底地改變他的生活,甚至影響他的一生。就像故事中的青年,假如他依然只怨天尤人過日子,他將變得真正的一無所有,但他若能改變想法,知足並感恩,珍惜,好好地運用他所擁有的,終有一天他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或者能發大財成為富翁。這兩種極端的結果,難道我們還不能承認知足對生活是有多重要嗎?

我們經常聽說,富人的生活令人嚮往,而他們卻往往感到不快樂,擁有得不夠多;反之,窮人的生活雖然困苦,可他們都更到滿足,快樂,幸福。這是因為富人對生活的要求、追求太高,不注重知足,不注重自己擁有了什麼,因此不會為自己所擁有的而快樂。可是窮人的生活簡樸,他們的要求不高,很容易感到滿足,因此他們的物質生活雖差,他們的生活卻過得遠比富人美好。由此可見,知足是可以令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著名的美國聾啞盲作家海倫海勒,她雖然失去聽覺、視覺,可是她從來不為她失去的而抱怨上帝對她不公平,她反而感謝上帝賜給了她觸覺,賜給了她學習的能力,讓她感到很幸福。在書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我看到她對景物細膩而豐富的描寫,不禁感到無比奇妙驚歎,因為即使她缺少了這麼多,可是她能體會到的、感受到的、看得到的、聽得見的一點也不比我們少,反而比我們要多很多很多。海倫有著一顆知足的心,她善於利用和珍惜她擁有的,創下了她奇跡、美好的一生。所以,當我們懂得知足時,我們不但不會感覺到一絲的匱乏,反而會感到幸福、快樂,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與生活的美好。當我們抱怨自己的一天是有多不順利時,不要忘了,我們活著的今天是死去的人深深渴望的明天。只要常保持一顆知足的心,我們便能遠離煩惱,更容易發現和探索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