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與父母相處之道

中國的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從以前《遊子吟》到現在的守喪,都可以體現到珍貴的親情及傳統美德──孝順。不過現代人大多認為,金錢重於泰山;情的價值,或許比羽毛般輕。

「孝」是中國的特色之一,孝的其中一項要點是「順」,指子女要順從父母之命,但也要在父母行事有所偏差時作出規勸,不可盲從父母的命令,以免陷父母於不義。或許這在現代比較常見吧!在古代,父母意旨猶如聖旨,不得拒絕,不得違抗。就如古時的嫁娶,任由父母擇偶,不由得自己反對。現代的孝順好像有點不合時宜,現今社會上的年輕一輩都積極尋找自己的理想目標。有一撮人對於愛情和友情十分重視,親情則是外物。我就是那群人之一。

幼時,父母拚命地工作,將我交予公公、婆婆照顧,我從幼稚園開始已經脫離父母。婆婆已是一把年紀,在照顧我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我從那時已開始學習獨立。漸漸,親情在我的心裡變得微不足道。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甚少,只有在節日才有機會見面,交談時才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同樣身處香港,我們的距離這麼近,見面卻那麼難,的確很可悲,但我仍然感激他們令我培養出獨立的個性。中學時期,我終於與父母同住。但他們依然有他們的忙碌,我繼續我的獨立,相處之下別有一番風味。因為彼此之間的尊重和信任比起從前的相處更勝一籌。我懂得照顧自己,不要求他們陪伴我,讓他們工作得安心。他們也信任我,不查問我的日程,尊重我的私隱,給予我選擇的自由。這種生活我非常嚮往,感受到父母更像我的知己般的親情!

這種生活模式令我想起外國的家庭。外國父母都給予子女無限的自由空間。當子女踏入成年,父母和子女便會各自飛,父母有自己的旅行大計,子女有自己的發展計劃,雙方很少聯絡。他們的關係像是一場貿易,這種相處方式令人失去責任感。雖然我和父母的相處方式與外國家庭略同,但我仍會與家人維持聯繫並且盡力照顧他們,這是行孝的最基本作用。

與父母的相處之道,離不開尊重和信任,以朋友的相處方式對待父母,可能會相處得更融洽。在此也希望那些仍在為事業、為自己的將來在衝刺的人士,不要忘記自己有責任關愛和照顧父母。


林翼勳博士評語

以己身之實例而發論,既合理又入情,自然容易使人信服。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3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