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善小而不為

諺語有云:「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許多時候,默默的耕耘,最終能得到團圓的好結局。若從宗教的理念來說,深信人們對「莫以善小而不為」有更好的理解。

先以佛教來說,佛家相信因果關係。《易經》則提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道德經》也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善惡因果轉化。就以讀書為例,每天複習當天老師們所教授的知識,每天一點點加量,積少成多,考試的時候便不會「臨急抱佛腳」,徬徨地對課本無從入手,試圖揣測試題內容,以成績作賭注,結果往往未如理想。繼而老師痛心,家庭痛罵,自己痛哭。

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來看,儒家提倡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別忽視輕於鴻毛的小事,因為變幻莫測的結果,無人能預計。今天不能預知明天的事,吃虧一點總比老是斤斤計較為好。正如一個街知巷聞的故事《獅子與小老鼠》,獅子曾放過毫不起眼的小老鼠,在危急存亡的關頭,就是那隻不起眼的小老鼠,為牠帶來救命之恩。一個簡單的故事已能輕易描出「莫以善,而不為」的道理。

俗語有云:「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若我們凡事抱著「施恩無望報」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如南丁格爾一樣無私奉獻,待病人親如家人般體貼照料。或是如德蘭修女,不存半點私心侍奉最貧窮的人。還是如甘地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人民爭取獨立、自由。開始時點點滴滴的微小付出,最後換來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好收成。南丁格爾的無私精神備受褒獎,留芳百世。德蘭修女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成就不朽的美名。甘地的努力令英國人也得認同,成為印度聖雄。

常言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微不足道的付出,合起來的力量卻是碩大無比,甚至能改善他人的生活,那管只是得到起碼的尊嚴。例如捐血、賣旗,付出丁點兒的血液,就能救急扶危,在賣旗日捐出零錢,能幫助山區的兒童活得更好。把垃圾分類回收,減少浪費情況。諸如此類的生活事例,都在在說明「莫以善小而不為」的大道理。諺語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不要指望別人先付出,以自身的力量去影響周遭的人,多關愛社會一點,互相影響多一點,世界便能達致地球村理念,無分你我,共享和平了。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