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特別之處

記得以前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大分班,我會把所有同學重新分配到不同的班別,而這次的分班也讓我認識到一位與眾不同的同學———小浩。

我常常在小息的時候,看到他獨自一人坐在一個角,他經常拿著一個玩具巴士,總是自己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和玩著它,自得其樂,還會模仿著巴士行駛的聲音。那次當我想去接觸認識他的時候,本來他正在玩巴士玩具,但是看到我後,突然面色一變,立刻把玩具收好,抱住玩具,然後到轉身背向我。我頓時感到十分疑惑,不明白他為何避開我,甚至當我嘗試開口對他打招呼的時候,他不但低著頭沒有回應我,甚至突然大力地踏地下,好像示意叫我離開一樣。從此之後我對他便有一個不好的印象,覺得他與人相處的方法很奇怪,我心裏也不禁想與他疏遠。漸漸除了我以外,班裏的同學也發現這位同學的「特別」,紛紛都對他避之則吉,因此我常常看到小浩孤單的身影。

但所有的偏見,在我認識了班主任梁老師後有所改變。有一次,小浩突然在課堂上大吵大鬧,好像突然情緒失控一樣,身邊的同學都開始覺得不嫌煩,而梁老師卻不慌不忙地到小浩身邊安慰他,以溫柔的語氣叫他嘗試深呼吸冷靜自己。然而,小浩卻繼續發脾氣,甚至拿起橡皮擦丟向老師,但是老師不但沒有老羞成怒,反而不厭其煩地繼續輔導他。我不禁想起:自己一開始在與小浩相處的時候,因為不想麻煩,而一直逃避他自私的想法。我們看著梁老師循循善誘地教導小浩,心裏都不夠心生佩服。

還有一次,小浩的媽媽這天沒有送飯,因此小浩需要吃飯商的飯,但是他卻異常地固執,口裏不斷說著「我只吃媽媽的飯」、「我只吃媽媽的飯」,我們全班的同學都已經司空見慣,等待著梁老師的到來。這次梁老師把小浩帶到課室門外,先把他的情緒冷靜下來。一會兒後,小浩回到班房向我們全班同學道歉,而梁老師也叫我們要多多包容小浩。我才發現,原來小浩的本性並不壞,只是缺乏一個有耐性的人去教導他甚麼是好和壞,而梁老師正正就是一個明燈,帶領著小浩走出黑暗,迎接明媚的太陽。

其後,梁老師告訴我們全班原來小浩是有自閉症,因此他在社交溝通和社交互動上都有障礙。我突然意識到原來之前在認識小浩的時候,他的眼睛不會注視著對方,而且說話的速度和聲調也有一些異常,原來種種都是暗示著小浩是有特別需要的情況。然而,我只是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到小浩不討好的性格,卻沒有設身處地地看到他的需要,沒有去了解他背後的原因,只是先入為主地把自己對他的偏見加諸於他身上。

相反,梁老師卻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成為了我們同學之間很好的身教。因為自從這件事發生後,梁老師準備了不同的圖片卡貼在教室的四周,例如在黑板上貼了「眼望老師」、「先舉手後發問」、「留心聆聽」等等的標示,而且圖文並茂,她希望能夠幫助小浩自我覺察自己的行為,時刻提醒自己。老師更把小浩調到老師桌前坐和安排了平時熱心的同學坐在他身邊,平時上堂時教導小浩,令他漸漸適應校園生活。

其實小浩與我們沒有很大的不同,只是他先天有一些缺陷,有時候他笨拙的行為和他情緒的波動也是身不由己的,也許他也不知道自己會影響到別人。但是,我們作為身邊的同學更加應該要主動關心他們的需要,就像梁老師一樣不計前嫌,嘗試去接納他們的局限和尊重他們的決定,因為他們和我們普通人是一樣的。所謂:「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我們都會犯錯,只是他們需要多一些的時間去改變。如果我們只把對他們的偏見放大,這樣對他們是不公平的,剝削了他們應有的自由,而且也不會令他們有所改變,真正讓他們改變的是對他們的愛和關懷。

讓我們都對這些有特別需要的同學,多去伸出援手,站在他們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感受他們的需要和難處,學會尊重和接納他們一些缺陷,建立一個共融和平等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