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秋風瑟瑟,落葉紛飛,涼風夾雜著細雨正巧打在我的手上。「多穿點,記得帶傘。」這是出門參加活動前父母的叮囑。只是那件他們拿出的外套和雨傘實在是“五彩斑斕”不合時宜,隨口回應幾句「奪門而出」。

這是一次社會服務,對象是老人及小孩。孩子們天真無邪,長者們和藹可親。但天氣做怪,地面濕滑,雨天積水。但小孩們倒是愉快,每一個窪地都是他們的游樂場,五彩斑斕的雨傘和雨靴在一片灰蒙蒙裏格外的跳脫,雨水滑落在傘上「大珠小珠落玉盤」;輕快的脚步趕趟兒,踩踢著濺起陣陣水花。只有後頭氣喘吁吁的父母手拿毛巾時不時叮囑孩子:”小心啊,不要玩啦。“不得不說父母確實是不少孩子童年樂趣的「劊子手」,總是在我們陷入樂不可支,流連忘返的美夢之時將我們搖醒,那些强加的愛意真是不合時宜的舉動啊!

而雨天對於行路蹣跚的老人來說,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每年因摔倒而險些發生不幸的老人數不勝數,因此我也不敢怠慢,一遍遍的提醒他們小心,慢行。同樣的社工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接送從車上下來的長者不厭其煩地反復叮囑:「慢慢來、扶好扶手」,卑躬屈膝地。這讓我想起當母親聽到外公外婆接連摔倒而引發些基礎病症,卻還堅持準備從家鄉寄些海貨來香港。她認為這簡直不可理喻,頓時怒火冲心,破口指責:「幹嘛老是做這種不合時宜的事啊!我們又不是買不到!」但在電話挂斷后她又失聲痛哭,內蜷縮在牆角很久很久——可能母親對於父母不合時宜的愛意也是悲喜交加,無可奈何。

活動中,一位黃髮垂髫的奶奶坐在我的左邊。滿是皺紋的臉上一對深陷卻深邃有神的雙眸。她愉悅的跟我分享很多與家人的趣事,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個便是她與孫女的故事:她將幾塊肉給孫女並習慣性的講自己不喜歡吃,而孫女卻稚嫩答了一句:「己所不慾勿施於人。」她臉上滿是寵溺和幸福,霎時間我的回憶如走馬燈閃過:“給你,我不喜歡吃「,」小心點,小心摔,別玩啦。“那些我曾聽過無數遍不合時宜的叮囑一邊邊的回響在腦海。那位孫女認為奶奶只是將不喜歡的東西强加給自己,卻不明白一位飽經世故的大人不可能不知道她也明白的道理。

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自然是淺顯易明的道理,可我們卻忘了這個道理從來都是要求自己而不是約束別人。反觀,父母所強加給自己的東西一直都是他們認為對我們有益,我們所喜歡的東西,如童趣的外套、雨傘,美味的家鄉特產,安全的叮囑,學業的或生活上的苦口婆心。既而在他們眼中「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更是他們掩蓋愛意的「手段」,隱晦而熱烈。

活動回到家裏,放下那把樸素的傘,桌上的飯菜仍是熱的,我夾了幾塊肉在父親母親的碗裏,搭啦著眼簾輕聲說了句:「我不喜歡吃。」他們相視一笑,心領神會。看來我應該也開始上手這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手段了。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