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碼頭保衛戰 保衛者多此一舉

  • 作者: 劉惠欣
  • 寫作年級: F7
  • 寫作日期: 2007-11
  • 學校: 田家炳中學

於本年八月初,皇后碼頭保衛戰弄得滿城風雨。事件中的主角──皇后碼頭建於港英政府統治期間,約有五十多年歷史。現港府以發展中區為由,遷拆皇后碼頭,此舉引起保育人士不滿。早在清拆前的三個月,民間保育團體「本土力量」的成員決意進駐皇后碼頭留守抗議。而於清拆前幾天,保衛者更絕食抗議,意圖令香港政府回心轉意。事實上,保衛者的行為偏激,亦欠缺意義,簡直是多此一舉。

首先,皇后碼頭的歷史意義不大,於發展與保育的取捨下,理應以發展社區為先。其實,這個年代的皇后碼頭只是個複製品,欠缺原有特色和味道。縱使皇后碼頭曾是五位前港督抵港和離任時使用過的碼頭,但由於其結構欠特色,結構水平亦較差,故其保留價值則有待商議。再者,皇后碼頭嚴重影響到興建排洪渠的工程。在有利益衝突下,實用性和其存在價值較為遜色的皇后碼頭就自然要讓步了。故此保衛者亦不應為歷史價值不高的建築物而妨礙改善社區環境的工程進行,因為這是欠缺意義的。

另外,市民對皇后碼頭的感情淺薄,保留碼頭並非所有港人的意願,故絕食抗議乃多此一舉。民意調查指出,逾五成港人並不反對拆卸皇后碼頭,可見此碼頭對市民的意義不如請願者的想象中那麼大,而反拆卸行動也只屬小圈子活動,沒有代表性可言。相比起天星碼頭和卜公碼頭,皇后碼頭對港人的意義顯然較小。同時,由於皇后碼頭的歷史短暫,並早已完成了歷史任務,所以這裡擁有港人集體回憶的機會少之又少,而皇后碼頭對香港史的影響亦少得可憐。故此,皇后碼頭極其量只能被視為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的証明。可是,能夠見證香港政權轉變的建築多不勝數,而前港督踏足過的地方更是多得無法估計。難道每個與港英政府統治時期有關的建築都要保留和悍衛?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必須權衡利害,拆卸不甚重要的皇后碼頭。於種種因素下,拆卸是事在必行,保衛者的垂死抗爭顯然是微不足道和多此一舉的。

除此之外,保衛者保護皇后碼頭的主因並不是在碼頭本身,而是尋求心靈上的慰藉而已。繼上次天星碼頭保護失敗後,他們將目光轉移至皇后碼頭上。其實,他們只是想尋求一次與政府抗爭的勝利而已,而保育對象也不是非皇后碼頭不可。因此,保衛皇后碼頭亦只不過是請願者轉移目標的一個行為而已。不然,為何他們於數年前政府向公眾咨詢時沒有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而又偏偏要於建築拆卸前才把事情弄得覆雨翻雲?於時間分配上,請願者遺下了一個很大的漏洞。既然保衛皇后碼頭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那麼他們的留守抗爭、絕食抗議,也只不過是小孩子的意氣之爭,既無理,又無謂。

無論從行動動機還是從事件成效去分析這件事,都只會有一個結論:皇后保衛戰是無力的。欠缺理智的偏激行為是不會換來完美結局的,相反,這只會淪為他人的笑柄。其實,支持保育其實有很多方法,但大前提是要令城市發展與保育得到一個平衡。如果能夠於興建的同時不忘為歷史建築留下印記和証明,那麼,社會上的紛爭就自然會少得多,而保育工作和發展工作則能並駕齊驅,繼而造成一個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