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雖合宜 醫科尚太急

  • 作者: 吳道良
  • 寫作年級: F7
  • 寫作日期: 2007-11
  • 學校: 田家炳中學

今年會考放榜,十五歲少女何凱琳以九優成績拔尖,打破香港有史以來的紀錄,成功入讀中文大學醫學院,並成為社會上的熱門話題。資優學生拔尖,乃理所當然之事,社會上大部份人亦表示贊同,一方面可節省學生學習路途的時間,以免浪費光陰;另一方面亦顯示香港社會上的容納性和開明思想。本人亦贊同何同學入讀大學,然而並不贊同其以十五歲之齡入讀醫科。

西方各國早有資優生拔尖入大學的慣例,早前更有華人學生以十四歲之齡修讀牛津大學生物學碩士。此例為社會上思想開明的實證,亦顯示出大學重能力不重年齡的特徵,因此愈出名的大學會選拔更多資優生入學,而牛津、劍橋的年幼資優生每年便有數以百計。何凱琳已達十五歲之齡,已歷重要的童年時期,加上有兩年會考課程的鍛鍊及建立了穩固的友誼網絡,其拔尖條件已成熟,因此提早進入大學亦不為過。

然而,十五歲之齡入讀醫科實過於急促。醫生不同於其他專業,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成熟的思想。成熟的思想必須經過時間而累積,並非大學中可以學到,大學傳授的只是專業知識。現今的醫生不僅需要在生理上治療病人,更需要進行心理輔導。與病人作心理輔導往往需要成熟的思想和談吐。舉例說,當她面對一個患有癌症的病人,她不僅要在生理上給予治療,更需要透過言語來刺激其求生意志,此點需要成熟的談吐。

醫生和病人是需要溝通的,當他面對一個年紀老邁的病人,他們需要別人的關心,如果他們覺得該醫生言行舉止不夠成熟,醫生亦不明白他們的思想和心理,那麼又怎樣解開病人的心結呢?心結解不開,會對生理問題有壞影響。

醫學與哲學、禪學一樣,需要經過時間的歷練才可了解其精粹。若只靠技術而行事,根本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醫生。外國名校如牛津、劍橋等便了解此點,他們雖接受年幼資優生,甚至提供助學費,但他們限制醫科學生一定要年滿二十一歲。很多能力超卓的資優生往往修畢生物學位或其他相關學士學位,到二十一歲才可入讀醫科,可見他們了解醫生必須要有成熟思想。

何凱琳同學的學術能力不容置疑,亦明白她以成為醫生為其自小理想。然而,醫生需要的不僅是能力,更需要成熟思想。因此,我贊同其入讀大學。但醫科嗎?似乎過於急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