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一次行孝的經驗

「特別新聞報道:六星級豪華院舍——大埔劍橋護老院,職員在露天平台上將部份缺乏自理能力的女住客脫至全裸或半裸……」當我聽到這篇報道後,我覺得此行為嚴重損害長者尊嚴。我第一個反應是幸好當時沒把嫲嫲送進老人院。

記得一年前嫲嫲因中風而半身癱瘓,當時家無儋石,父母都必須外出工作,家裏又沒有人能照顧她。因此,我向父母提出把嫲嫲送進老人院。我本以為這方法蓋世無雙,出乎意料的是爸媽並沒有稱讚我,反而教訓了我一頓。於是我設身處地的想到嫲嫲,同時非常後悔。所以決定把嫲嫲接回家中,讓我悉心照顧她,盡我人生第一次孝。

答應父母照顧嫲嫲後,我開始負責她的起居飲食。上網查遍所有關於半身癱瘓的注意事項,開啟了我照顧嫲嫲的第一天。幫她清潔身體是最困難的一件事,由於嫲嫲半身癱瘓,清理時更要加倍小心。我是一個粗心大意的孫女,在幫她清理時,嫲嫲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又欣慰又擔心。當我準備拿著毛巾往她的手上抹時,突然有種刺刺的感覺。原來她的手滿是裂痕,就像一塊地圖。摸著一雙粗糙多骨的手,我彷彿感受到嫲嫲度過了六十多年的悠悠歲月。以前的她整天忙碌,靠著裁縫來維持生計,含辛茹苦把父親養育成人。她把最好的都給了父親,給她有著舒服安適的環境,但她從沒半句怨言。現在的我,應多感恩有機會可以行孝。

抹著、抹著,嫲嫲的眼淚滴在我的手上。我意識到原來行孝很簡單,只在乎你是否願意踏出那一步。行孝要「及時」,就像「論孝」第四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嫲嫲的年紀不少了,行孝的日子也漸少,所以我們要緊記及時行孝。

現今孝行已漸漸不普遍,以往子女行孝屢見不鮮。以子路「為親負米」為例,他十分孝順父母。從小家境貧寒,所以經常以野菜充飢。但他意識到父母上了年紀,營養不能不良,所以他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不顧一切走幾百里的路。從這故事可見,古代人不會因外在的因素而影響他們孝順父母。

對比現今的人,有的會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作藉口,他們都因外在的環境而影響他們孝順父母。因此,才會出現送老人家到老人院的現況。「論孝」第二則,「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則特別能突顯出現今的孝者。他們都以為只要能供養父母,就盡了孝,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送家人到老人院。但事實上他們都把「孝」的意思誤會,「孝」是要心裏存敬意,不然的話跟養犬馬有甚麼分別。由此可見,現代人只是失其本心而已。

老人院對很多長者而言比地獄更恐怖,對我來說,對著長者就是要尊敬,行孝是一種美德,真正帶著敬意去行孝才是真正的孝順。「靜思語」有道,「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而是行善。」所以一定要及時行孝。


林翼勳博士評語

由大埔某老人院之負面報導引入「幸好當時沒把嫲嫲送進老人院」,並在敘述中闡釋孔子之教孝,可謂有感而發,語重心長,足為世人行孝之勸勉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8 輯